[ 發布日期:2018/4/19 14:24:24 ] 瀏覽人數: 5038

永定區洪山鄉洪山飾面石材http://www.stonebuy.com/礦山實現全面復綠
近日,福能煤礦博物館開工儀式在龍巖永定區培豐鎮舉行,這是我省首家以煤礦工業旅游為主題的公園——福能礦山公園項目建設的組成部分。將封閉的煤礦,改造成供游人參觀旅游的美麗景區,這樣的轉變源于近年來永定實施的礦山生態修復轉型工程。
永定礦產資源豐富,是我省重要的礦產區,多年的礦山開采,環境日益遭受破壞。近年來,永定扎實推進礦山生態保護與恢復治理工作,積極實施“綠滿青山”工程,一批批復綠項目成效初顯,累計實現復綠面積83萬多平方米。如今,裸露的山體披上了綠裝,一片片綠茵又重回人們的視野。
一個產煤村的蛻變
龍潭鎮楓林村曾是永定最大的礦產資源村之一,多年的煤礦開采,讓村民們的腰包鼓了,然而生態環境卻遭受嚴重破壞。2013年以來,龍潭境內大量煤礦被關閉,楓林村在煤礦封采后,長期采煤留下的“后遺癥”也隨之顯現。
“高峰時期,全村大大小小的煤硐就有200多個,而封閉后留下的廢棄煤臺、煤硐等不僅破壞環境,影響村容村貌,也帶來了許多安全隱患。”楓林村黨支部書記嚴勝告訴記者,這幾年,村里加大了對廢棄礦區的整治修復,去年至今年1月,楓林村積極開展整治拆除廢棄煤臺行動,累計拆除面積3萬多平方米,“下一步將重新修復這些被破壞地方的生態環境”。
“現在水清了,山綠了,空氣也好了,以前我連想都不敢想!”對于礦區生態修復帶來的轉變,楓林村村委會主任嚴德欽感同身受。高峰時期嚴德欽擁有3個煤硐,2012年他關閉最后一個煤硐,轉型嘗試做生態農業,先后種植百香果、樹葡萄、茂谷柑等果樹100多畝,如今通過出售果實、樹苗等,實現年均純收入20多萬元。在他的帶動下,全村近40戶村民也跟著發展水果種植。下一階段,嚴德欽計劃帶領村民們延長
產品http://www.stonebuy.com/sample/鏈做果肉深加工,成立專業合作社,把水果產業做強做大。
上世紀80年代初以前,楓林村漫山遍野楓樹成林,這是許多村民兒時的記憶,如今往昔的盛景不復存在。去年,楓林村發起“楓葉飄香 林海紅情 礦區修復公益眾籌”項目,通過村民和社會各界人士累計眾籌16萬元,準備在村里種植萬棵紅楓。“目的就是恢復因煤礦開采和砍伐而受到破壞的楓葉林。”嚴勝說,村里還注冊成立了楓林旅游公司,未來準備走生態旅游發展的道路。
從1988年起,龍潭鎮開始大規模煤礦開采,使得轄域“墨汁水”“光頭山”現象比比皆是。近年來,龍潭鎮通過大力開展礦區復綠,曾經礦碴堆積、漫天揚塵的礦山、尾礦庫如今變成了綠意盎然的山坡植被,全鎮森林覆蓋率也從2010年的65.6%提升至目前的72.3%,轄區7個村中龍潭、上西、上寨、楓林4個村已被評為省級“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麗鄉村”。
礦區變景區,打造特色小鎮
4月13日,我們在永定區培豐鎮培豐煤礦看到,福能煤礦博物館建設工程有序推進,現場一片繁忙的施工景象。
“這是福能礦山公園項目建設的一部分,博物館主體工程將于2019年2月竣工,2020年展陳對外開放。”福能煤電公司前期辦主任黃偉銘介紹,福能礦山公園總投資3億元,占地面積4.6萬平方米,是我省首家以煤礦工業旅游為主題的公園。公園主要包括煤礦博物館、地上景觀和井下探秘游三大部分,將建設以展示礦業遺跡景觀為主題,以礦業發展歷史為脈絡,以公園內的自然、人文景觀為基礎,融合礦山文化、客家文化、生態休閑等要素為一體的礦山工業旅游景區。
據了解,培豐煤礦的歷史可追溯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最高峰年產18萬噸,受長期開采,煤礦資源枯竭、國家去產能背景及
市場http://www.stonebuy.com/enterprise/FuJian/QuanZhouShi.html環境等影響,于2015年底徹底關閉。隨著福能礦山公園項目的落地,未來培豐煤礦也將重煥新生。
“福能礦山公園旨在保留煤礦的歷史與文化,建成后將成為集中展示
福建http://www.zongyi.com.cn/煤礦、煤炭開采歷程的重要平臺,對礦區修復轉型形成良好的帶動作用。”黃偉銘說,圍繞福能礦山公園,未來還將規劃總投資15億元,占地面積1700畝的福能培豐綠色小鎮——集礦山工業旅游、養生休閑度假、綠色生態、健康醫護養老為一體的特色小鎮。
將封閉的礦區改造成旅游景區,為煤礦區生態修復轉型提供了借鑒和思路。“隨著近年來國家和省對去煤炭產能的力度不斷加大,逐步退出煤炭開采大勢所趨,探索地方經濟轉型發展被列入議程。”永定區煤炭管理局副局長吳福宏介紹,自2012年起,全區共關閉持證煤礦30家(年產量9萬噸以下),目前保留22家持證煤礦
企業http://www.stonebuy.com/enterprise/。同時,重點對煤礦關閉退出后工業廣場及建筑物的再利用和改造,除將培豐煤礦改造建設成煤礦開采博物館,還探討將靠近集鎮的煤礦工業廣場改造成養老福利院、利用關閉后煤礦道路和工業廣場大力發展農林經濟、果蔬種植業和家禽養殖業、農家樂等,進一步推進煤炭產業轉型發展為綠色經濟。
“復綠工程”,綠滿青山
永定礦產資源豐富,除儲量最大的煤礦外,還包括石礦、稀土礦等。靠山吃山的永定礦業,在給地方帶來財富的同時,也對當地環境造成破壞和污染。
“全區有超百萬平方米的礦區面積待修復,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施礦山生態修復迫在眉睫。”永定區國土資源局地質環境管理股股長鄭泉昌介紹,為推進全區礦山生態保護與恢復治理工作,2017年永定區政府下發《龍巖市永定區人民政府關于切實做好礦區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作的通知》,部署礦山(特別是煤矸石裸露)的復綠工作,針對關閉、廢棄礦山、裸露煤矸石、棄渣場等進行治理,并強化永定石板材行業污染整治,積極實施“綠滿青山”提升工程、“青山掛白”治理工程。
通過發出限期治理通知書、簽訂礦山
企業http://www.stonebuy.com/enterprise/復綠承諾書、約談復綠進度滯后的礦山業主、指定專人包礦督促整改等手段,一批批復綠項目成效明顯:
累計投入2300余萬元,加快生態恢復綜合治理工程建設,包括對撫市溪流域的煤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實行連片綜合治理,恢復工業場地、礦區道路的植被;完成培豐-富嶺-瓦窯坪-東中煤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清除煤矸石11.5萬立方米,實現植被綠化面積4.2萬平方米;治理高陂石螺岐建筑石場和城郊中坑采石場,完成廢棄石場“青山掛白”治理項目。此外,投入1000余萬元,實現洪山、峰市飾面
石材http://www.stonebuy.com/礦山的全面復綠,累計覆土47萬多平方米,種草種樹面積44萬多平方米,種樹近16萬余棵,播撒草籽1.2萬余斤,清理廢石料1萬余立方米。各個石板材礦山塘口的堆渣場已基本完成覆土、種草、種樹,“青山掛白”現象大為改觀;完成永定全區煤礦清理礦渣(煤矸石)63600余立方米、覆土69200余平方米、種樹15500余棵、種草64700余平方米。
如今,永定礦區生態環保得到有效治理,礦山植被恢復成效初顯,綠水青山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