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某高校一位很出色的副教授,職稱晉升時沒評上教授,于是請辭,學校照例挽留,挽留照例無效——這類事情我們已經司空見慣了。但是,如果你是人事主管或者學校領導,你是否就認為,這位副教授請辭的真正原因確實是沒評上教授?如果你對這個原因深信不疑,那么你就很有可能出錯。
誠然,該人請辭的直接原因是職稱問題,但如果細究起來,事情往往不是這么簡單。假如副教授確實優秀,那么,職稱問題往往只是引發沖突的導火索。他請辭的真實原因,可能是覺得有人在有意無意排擠他,也可能是認為有人在暗地里給他下絆子,還可能是感到他的研究方向在該高校不被重視,等等,可能的原因各種各樣。但是,他的這些想法無一例外都不好拿到桌面上講。如果要給領導說請辭是因為有人排擠,領導會不會認為自己不善于同他人合作?猜疑有人下絆子,領導會不會認為自己小肚雞腸?直陳這個研究方向在這里沒有發展條件,更有可能使領導覺得你是不是過分高看自己?所以,他掂量再三,可能只給領導強調一條,而這一條在他自己心目中不一定重要,卻是最能說服你的。其他理由雖然他自己認為重要,但是不好給你明說,尤其是那些有可能引起誤解的理由,還是不說為妙。
中國http://www.stonebuy.com人講“聽話聽音”,就是強調要聽出說話者背后的話和沒說出的話。作為領導,部下同你談話時,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誠心要和你交流,另一種是希望引起你的關注。面對這兩種情況,談話者的內容選擇不同,前一種部下會選擇他認為最重要的內容,后一種部下會選擇最有可能引起你重視的內容。早在著名的霍桑實驗時,梅奧小組就發現,工人思想上看重的,和管理當局思想上看重的往往大相徑庭,而管理所依據的大量信息,都是來自于這些交談。一旦信息出了偏差,就別指望產生好的管理效果。所以,領導在同部下談話時,要盡可能從中捕捉真實的信息,而要捕捉真實的信息,又必須移情,從對方的立場上想一想。要不然,當部下贊美你本人時,你可能會產生某種我比“城北徐公”更漂亮的幻覺;當部下頌揚公司的業績時,你可能也會產生某種虛無飄渺的自豪。一旦到了這種境地,對應的管理措施,就會同吃了搖頭丸一樣糟糕。
人們的思維,總是從自己已有的預設出發。多數情況下,這些預設來自經驗積累,具有概率上的可靠性,但不要忘了,由于經歷、職業以及知識、情感等等不同,這種預設往往有自己的偏好。就像開車的總是抱怨行人不遵守交通規則,而行人總是抱怨開車的橫行霸道一樣。如果一個領導人總是認為部下“應該”如何如何,那么,可以斷定他沒有移情考慮。管理活動中的許多事情,就失敗在你認為“應該”而對方并不覺得“應該”的錯位上。一個教授,總會覺得給學生出的考題太容易,“這么簡單還不會?”而一個學生,總會覺得面臨的問題太深奧,“怎么能如此刁難我們?”當管理者理直氣壯地要求部下做“應該”的事時,最好打個顛倒想想,對方是不是也認為“應該”。
蒙古黑,中國黑,好火燒板、光面、荔枝面、自然面、茶盤,墓碑、水...
云石膠, 干掛膠, 云石臘
河南芝麻白石材廠家-河南芝麻灰石材-泌陽芝麻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