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設計師熊紹輝 追求設計多性風格
[ 發布日期:2010/11/29 11:22:59 ] 瀏覽人數: 2466
熊紹輝:
被朋友們親切稱為“熊熊”的他已到了三十而立的年紀,非名校畢業的他,已經出版過四本設計類書籍,其中一本還被設計學院選用為教材;加上曾經在學校教授設計課程的經歷,深受廣大學生和諸多粉絲的追捧。他就是今天對話的主人公熊紹輝,讓我們一起走近他,了解他的設計“加速度”的過程。
只有不斷地了解生活,才能發現生活之美,并為設計積累靈感。
國家注冊高級室內建筑師
全國杰出的中青年室內建筑師
個人著作:
《Lightscape/VRay/MaxWell室內外效果圖表現技法》
《3d max & Lightscape商業效果圖表現技法》
《VRay非凡視覺》
《家居設計資料集》
《家居設計創意》
獲獎情況:
2009雷士中國http://www.stonebuy.com照明應用設計大賽
1:全國總決賽商業空間入圍獎
2:北京區優秀獎
3:濟南區三等獎
陰差陽錯 入行設計
在做設計工作之前,熊紹輝最初學習的專業是和設計毫不相干的應用電子專業,后來出于對自身興趣的進一步挖掘,他轉學到武漢某技術學院學習了五年的環境藝術專業,從應用電子到環境藝術,雖專業跨度頗大,但也在陰差陽錯之間讓他選擇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即設計師,并進行了系統地學習。他坦言,在學校學習只是一個接受設計的過程,而真正能夠接觸設計,接觸項目是在實踐一年后并具備運作項目能力的時候,這時才算是真正接觸到設計。
年少時候曾彷徨自己未來的方向,并在不經意間選擇設計專業,目前擁有諸多成績的他是在何時對設計產生濃厚的興趣,他笑道,可以說最初是因為金錢的驅動,大學時合租的朋友因為經常用3D軟件設計動畫,自己也在他操作軟件的過程中學習到一些應用技能。因為當時電腦設計軟件還不是特別普及,所以會有做裝修的朋友拿著手繪圖讓我幫忙設計電腦效果圖,因為本身學習設計的關系,設計出來的作品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并拿到了1500元的報酬。1500元在那個時期對于初出茅廬的他來說是一筆可觀的數字,而且一心想改善家里生活條件的他也對設計萌生出強烈的興趣,并將年輕時期的一腔熱情投入其中。
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
從助理設計師,到設計師,到首席設計師,再到設計總監,最后成立自己的工作室,熊紹輝一步一個腳印,都走得非常穩健踏實。從學校畢業出來的他也在短時期內做過網站美工、平面設計等色彩類敏感的工作,不過最終他還是選擇了室內設計作為未來的發展方向,當時的他在選擇這條路的時候就有了明確的目標,自己就是一支設計行業的潛力股,未來一定會成為行業的佼佼者,所以無論未來這條路多么艱辛、辛苦,都會堅持下去。
不過剛工作兩年的他在設計的道路上也有過一段小插曲,那時候出于人類的共性,年輕氣盛的他對金錢的渴望比較強烈,而施工較設計盈利大很多,所以就和一個朋友合伙開了一間裝飾公司,經營方向是施工為主,設計為輔,但是在公司順利經營了七個月左右,那個合伙人居然攜款私逃,丟下一堆爛攤子給他,出于責任心,他不得不用一年的時間和精力來解決剩下的工地和公司債務。
這是一次人生道路上慘痛的教訓,相信當時的他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和身心折磨,不過眼前的他在談起這次經歷的時候仿佛只是一件云淡風輕的事情,他說,雖然這個教訓比較痛苦,但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在這次事情以后真正認清了自己,也明白了自己沒有施工經營方面的天賦,從此以后就靜心、專心下來做好設計。現在看來我反而很感謝那個合伙人,如果當時沒有被他欺騙,并一直做著施工方面的事情,可能現在的設計水平還是停留在六年前,所以感謝他讓我一直在設計的道路上堅持。
至理名言 設計源自生活
熊紹輝在很多設計詮釋里面都會提到“設計來源于生活”,這句話雖然在世人眼里看來是俗到不行,但卻是至理名言。他解釋道,只有不斷地了解生活,才能發現生活之美,并為設計積累靈感。設計的境界和年齡、閱歷有關,正如沒住過豪華別墅、酒店奢侈套間,怎么能夠了解空間的基本功能,體會到人在其中的情感交流。我自己也會經常參觀或住進一些高檔的酒店、會所、別墅等空間,了解空間的動線走向,領略空間的氣場交流。
同時,伴隨著設計的痛苦和快樂同樣源自生活,兩者在設計的道路上密不可分,在熊紹輝看來,如何產生痛苦和如何產生快樂,這其實是一個過程,每個人都會不同。要想讓自己一直快樂,那么我們就要不斷的去發現生活中的快樂。對自己來說,心中的想法在現實中反映出來,得到了業主和大眾的認可,快樂的感覺就遠遠大于痛苦。當然,自己也會有痛苦的地方,比如項目在推進的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難,業主理解不了設計師的想法、體驗,看不到設計的內在價值以及方案為他帶來的利益。就如同樣一個空間不大的咖啡廳,業主為了多掙錢希望布置100人就餐環境,但是為了今后的經營方向和導向,只能設計50人的就餐環境,50人就餐的環境遠比100人就餐環境舒服,而且樹立的品牌形象和給人的印象也會不一樣,在這種情況下,會痛苦為什么沒有足夠好的口才讓客戶接受自己的想法。
人無完人 勤能補拙
在熊紹輝的工作室里,我們看到了他的很多攝影作品,有隨性的,有唯美的,有民俗風情的,還有濃郁藝術氣息的……都向我們展示著他行走的足跡和拍攝的心情故事。談起這個最愛的興趣,他高興地說,我非常喜歡攝影,也愛好旅游,所以今生最大的愿望就是開著車走遍自己想去的地方,目前最想去的地方就是西藏,藍天白云一直是心中的神往。因為只有走得多,看得多,在設計的時候認識才會更有深度。他補充道,攝影也是自己在做設計的時候遇到瓶頸期時選擇跨越的一種方式,它可以讓我暫時忘記卡殼的效果圖,放空思想后讓靈感重新閃現,然后再投入到工作中。另外,也會選擇翻閱書籍,和其他設計師朋友交流,匯聚他們的想法等方式找尋靈感。
當記者問起他設計道路上是否還有其他的困難和瓶頸期時,他笑道,這種事情時常會出現,做項目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遇到問題最關鍵的是設計師的態度。因為這樣的難點恰恰是提高設計能力的機遇和提升設計境界的助推力,遇到一個難點,如果設計師能夠從多方面推敲出解決方法,那以后這樣類似的難題就會迎刃而解,同時還能豐富了設計師的閱歷和經歷。
人無完人,作為一名業內資深設計師的熊紹輝坦言剛參加工作的自己是非常內向的人,也不太善于與客戶交流,這點對于設計師來說是極大的弊端,因為好的設計師要善于推銷自己,把自己推銷給客戶后,客戶才會認可你,和你交流。不善交流也著實在初期對熊紹輝造成了很大的困擾,但勤奮、聰明如他,既然暫時不能把自己非常好的想法用語言的表達方式傳遞給客戶,那就每個項目做2-3套方案展示給客戶,通過效果圖的方式和他溝通,直接讓客戶選擇喜歡的方案,這樣來了解客戶的大體想法,這個可能會花費自己很多時間,但勤能補拙,當時這個方法無疑是最好的解決方法。而經過十多年的打磨和努力,熊紹輝已成功克服了初出茅廬時的內向和不善言談,以最良好的狀態、最完美的設計征服業主方。
不舍追求 多性風格
看過熊紹輝的諸多作品,有紙醉金迷的夜店設計,有極簡主義的辦公空間,還有充滿了詩情畫意的中西合璧,一個個項目翻閱下來,發現他沒有固定的風格模式,但回到各個具體的項目上,又能感覺到他對每種風格的完美把握。聊到這個問題時,眼前的他抬頭看向遠方,開口道,就像天上的云朵,我的設計也沒有固定的風格,而自己更喜歡沒有風格的風格(自我定性為多性風格),因為每個人對事物的認識程度,還有對新事物的追崇度都不一樣。
作為設計師,只有充分了解項目性質,投資方的想法,才能更好地把多種風格結合在一起,做出沒有風格的風格。而且我個人認為喜歡這種多性風格的人多一些,因為它沒有具象的東西,更多地是表現一種空間的意境。他謙虛地撓撓頭說,要做到這種風格還是比較困難的事情,需要設計師具備多方面的能力和豐富的閱歷,而自己目前也還沒有達到,還需要繼續努力,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表達出更深層次的意境。
從業十余年,設計項目大大小小加起來也差不多200多個,熊紹輝在目前階段來說最滿意自己創作的哪部作品呢。他思考片刻回答道,目前來說,最滿意的就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施工出來的“金玉私人SPA會所”,在我看來這部作品想表達的意境很不錯,也可能沒有真正施工時甲方材料的替換、沒有燈光打在替換材料上的別樣效果,所以目前來說,這部作品是我最滿意的。當然,未來也會有更滿意的作品來替代它,因為每個階段的認知、設計能力、審美觀都不一樣,讓自己時刻努力著。
設計執著 心中首選
對于明年公司計劃,熊紹輝打算招募一部分優秀的設計師歸于旗下,在招募的過程中,他最看重設計師的哪些核心素質呢。他回答道,自己最看重的是設計師對工作的態度,只有熱愛這個行業,才會更好地對待這個行業。設計技能是其次的,做到第一點,設計技能也會慢慢提升上來。因為設計師最需要的是為項目服務的心態,投資方選擇了我們,那么我們就要投入百分百的工作態度去為項目服務,這種心態也代表了設計師的個人修養。
對于心中最喜歡的設計師,熊紹輝提到,最欣賞的設計師之一是扎哈.哈迪德,非常欣賞她對設計的執著,欣賞她那種夸張大膽的造型,欣賞她那種對下一個建筑設計永遠都不知道是個什么樣子的態度。其實作為一名室內設計師,應該更多地借鑒一些設計大師的成功經驗, 領悟他們對設計的態度。
厚積薄發 共享設計
05年到07年期間,熊紹輝應出版社之邀,前后共出版了四本關于設計方面的書籍,包括《Lightscape/VRay/MaxWell室內外效果圖表現技法》、《3d max & Lightscape商業效果圖表現技法》、《VRay非凡視覺》等。這四本書匯集了他多年的設計經驗和項目積累,在沒有參考任何文獻的情況下,歷時一年多將它們完成,其中還有一本書被臺灣引進作為設計學科的教材。這些書籍也是對他以前工作的一種回報和肯定,因為好的設計需要具備豐富的社會經驗和生活經驗,設計來源于生活,更服務于生活,只有在不斷地在生活中尋找,才會有靈感和好的創作。
如此豐厚的設計積累,加上之前在培訓學校的教學經歷,熊紹輝是否有開設培訓機構的計劃,將這些積累與莘莘學子分享,他笑言,今年的確有這方面的計劃,我們會在二線城市開設培訓學校,系統教授一些在大學無法學到的設計方面的知識,在培訓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直接參與到公司的項目中,讓他們系統地了解項目的操作步驟,并一起完成項目。他補充道,等自己50歲以后做不動設計的時候,會考慮去大學當老師,奉獻余熱。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