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日期:2007/10/15 8:51:29 ] 瀏覽人數: 4639
劉瑞坤
摘要:本文在地質背景資料初步研究的基礎上,分析該
石材http://www.stonebuy.com/的巖石學及礦物學特征,理化學性能指標,從而時其作出初步評價和遠景分析,并就其遠景開發提出建議。
關鍵詞:“青花鏡”
石材http://www.stonebuy.com/巖石學及礦物學特征外觀質量礦山完整性花崗石及其主要的物安徽
序言
安徽省擁有豐富的
石材http://www.stonebuy.com/資源,例如皖南及大別山地區就有大量的大理巖及花崗巖出露,其中不乏有品質極佳的
石材http://www.stonebuy.com/品種,但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開發。抓住當前機遇,開發
石材http://www.stonebuy.com/新品種,發展一批
石材http://www.stonebuy.com/企業http://www.stonebuy.com/enterprise/,對安徽
石材http://www.stonebuy.com/行業及地方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者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參與由朱繼存老師負責的“青花鏡”
石材http://www.stonebuy.com/的研究、評價項目的。樣品及部分基礎性資料來源于潛山青花鏡
石材http://www.stonebuy.com/試采廠的洪忠先生。
www.stonebuy.com 本次研究集中在巖石學及礦物學特征、物理化學性能指標的測定,并在此基礎上作了初步評價及遠景分析。此次研究利用先進的顯微圖象分析系統(MIVNT)分析巖石的鏡下特征(物質成分及組構特征),采用計點法進行礦物含量分析,按照最新的
石材http://www.stonebuy.com/標準進行實驗測定。主要工作成果如下:
1)搞清了“青花鏡”
石材http://www.stonebuy.com/的巖石學及礦物學特征。
2)測定了主要的物理、化學性能參數。
3)對其進行了初步評價和遠景分析。
1地質背景概述 潛山大駝嶺位與桐城與潛山交界處,大別山東南麓,交通便利。該區地層發育,構造特征顯著,巖漿巖出露面積較大。
1.1地層
官莊鎮發育的地層屬于前震旦系一大別山群的文家嶺組(ANZW),文家嶺組為向斜的核部或翼部組元,是岳西地區較發育的地層之一。巖性復雜,有成分單一的“淺色巖系”,也有以各類片麻巖為主的“雜色巖系”以及較發育的“碳酸巖系”等,韻路發育明顯,大多數巖層淺暗帶狀互層清楚。
我們所研究的潛山縣官莊鎮大駝嶺地區就屬于文家嶺組的上段。該地區巖性以黑云(角閃)斜長片麻巖、角閃黑云片麻巖為主的“雜色巖系”為特征,并夾有較多的“碳酸巖系”,總厚度815}1499m。三分明顯,帶狀互層和韻和構造清楚,“碳酸巖系”發育,經受混合巖化作用大多已成條帶狀混合巖,部分為眼球狀混合巖。
下部:灰黑、灰黃色薄層中細粒黑云斜長片麻巖、角閃黑云斜長片麻巖、角閃斜長片麻巖以及斜長角閃巖等。各巖層多相間出現,顯韻路特征,局部夾厚20余米的巖性單一的淺色二長片麻巖和厚50cm的雜質片巖,頂底有時見到數米至十余米的“碳酸巖系”,其間所夾大理巖呈透鏡狀產出,大小一般30 x60cm,成分復雜,蝕變強烈,厚472-856mo
中部:粉黃色中厚層含黑云(角閃)二長片麻巖,中細粒淺粒巖,局部夾斜長角閃巖薄層,厚117}282ma
上部:灰褐、灰黑色薄層,中細粒黑云(角閃)斜長片麻巖、黑云角閃斜長片麻巖及較發育的“碳酸巖系”,夾有黃色中厚層二長片麻巖、灰黑色斜長角閃巖。其中厚數十厘米到2米的大理巖夾層3-4層,厚者可達4- l0m,大理巖成分復雜,蝕變強烈,主要為灰黑色中細粒大理巖,與之相伴生的還有斜長角閃巖、薄層石英巖。巖層淺暗相間,韻路發育,厚者可達126-361m。
由此可見,下部巖石組合中淺色成分較多,大理巖不發育,僅以規模不大的透鏡體產處。上部“碳酸巖系”發育,韻路構造清楚,局部見交錯層理。
1.2地質構造
研究區內的地質構造較復雜,就構造方位而言,官莊鎮受北東向和北北東向兩條構造帶的影響控制,F簡述如下:
桐城一龍井關北東向斷裂帶
即習慣所稱的鄭廬斷裂的南延部分,貫穿測區東南,出露長達60余公里,寬5--7公里,成為大別山和其南麓的低丘、平原的天然分界,地貌反應極為明顯,它有過至少兩次以上的活動。第一次活動強度較大,整個斷裂帶內巖石普遍遭到硅化、破碎、糜棱巖化,礦物壓扁拉長定向排列,北東向壓扭面具有斜向擦痕,指示東南盤向北東向推移,斷面傾向東南,傾角600左右。影響寬度達數十公里。第二次活動強度相對較弱,影響寬度可達數公里,廣泛分布糜棱巖,斷面有水平及斜向擦痕,指示南盤相對向東推移。此外,有證據證明該斷裂帶在第三紀后仍有活動。
官莊S形構造
這是一條北北東向的構造,位于測區東南,桐城一龍井關北東向斷裂帶北西側,寬3-4公里,長25公里,呈北北東向壓扭性斷裂密集。它隸屬于新華夏系,其內充填的脈巖(石英正長斑巖)的母巖屬于燕山晚期的產物。每條斷裂帶常有數十米的破碎帶,北端向北東彎扭,壓扭面傾向南東,南端向南西彎扭,傾角大于50°,呈S形展布,大部分斷裂被石英正長斑巖充填。該斷裂帶對研究區內的巖漿巖有直接影響。
pic.stonebuy.com 1.3巖漿巖
在2.2地質構造中,分析說明了對官莊鎮研究區內有直接或見接影響的構造斷裂帶。桐城一龍井關北東向斷裂帶控制了潛山乃至整個岳西東南的構造走向及巖漿巖發育,同時影響控制官莊,形構造的走向與活動,J3 -K 1左行平移,K2-E張裂,現代活動性質為擠壓,岳西東南區內的巖漿巖都是在桐城一龍井關北東向斷裂帶左行平移以后產出,但它對研究區內的影響是間接的;而官莊S形構造帶卻對研究區內的巖漿巖有直接的影響。鏡下可見黑云母受應力作用破碎的證據。由此可知,該巖漿巖應在官莊S形構造帶活動之前形成,又根據前人的研究資料,岳西地區的巖漿巖主要在鄭廬斷裂帶形成之后出露,因此作者推測該石英閃長巖應于燕山中早期形成。該巖漿巖體出露面積較大,完整性好。至于詳細的巖石學及礦物學特征將在下面介紹,在此暫不提及。
2巖石學與礦物學特征
經手標本和鏡下綜合鑒定,將樣品定名為鉀長石化似斑狀石英閃長巖。手標本拋光后,底色為青色,紋路似花,光澤度較高,故命名為“青花鏡”。
2.1巖石學特征
“青花鏡”即鉀長石化似斑狀石英閃長巖.手標本上看,鉀化斜長石為肉紅色,顆粒顯著較大,最大直徑3cm,平均2cm左右,表面可見不定向裂紋和白色斑點(斜長石交代殘余),構成斑晶;斜長石及暗色礦物則構成基質。組成巖石的礦物(斜長石、鉀化斜長石、暗色礦物等)在整個巖石中分布均勻,巖石各部分在成分上或結構上基本一致:斜長石、鉀化斜長石、暗色礦物各占1/3左右,含部分石英以及金屬礦物。
組成巖石的礦物在整個巖石標本中分布均勻,巖石各部分在成分上或結構上基本一致,故為塊狀構造。從鏡下或手標本觀察,都很容易發現,巖石顆粒分為大小截然不同的兩群,淺肉紅色的鉀化斜長石為斑晶,大者可達3cm,其它礦物構成基質肉眼無法辨別顆粒大小為隱晶質。Leica顯微鏡下可見到大量斜長石鉀化現象,如鉀化斜長石上殘留的斜長石(孤島),鉀化斜長石與斜長石邊界上存在的蠕英結構等?梢姸咴诮Y構和成分上基本一致。斑晶的周圍未發現熔蝕或暗化邊現象。由此可見鉀化斜長石是由斜長石在后期地質環境下被交代的產物,斜長石交代增大,成為鉀化長石(主要是微斜長石),亦即鉀化斜長石晚于斜長石生成,他們不屬于同一個世代的產物。交代的斑晶—書p化長石,呈半自形一自形晶,最大直徑可達3cm,與基質—斜長石、暗色礦物等構成“似斑狀結構”。它與傳統意義上的似斑狀結構不同,傳統意義上的似斑狀結構的斑晶與基質為同一世代的產物,本文為突出巖石的結構特征仍沿用了此概念。
2.2礦物學特征
鉀長石化似斑狀石英閃長巖
石材http://www.stonebuy.com/的主要礦物為斜長石(包括鉀化斜長石)、綠簾石化和綠泥石化角閃石、含量約84%-85%左右;次要礦物主要有石英、黑云母;副礦物為檐石、黃鐵礦、磷灰石等。屬于中性巖漿巖類石英含量較少,約7%-8%。在地質形態上成獨立產出,官莊鎮大馱嶺紫金山高達1600多米,為一完整的石英閃長巖體,F在將各礦物分述如下:
2.21.斜長石
厚板狀,呈半自形一自形晶。主要為酸性長石(更長石和鈉長石)同時可發現中性長石環帶結構及卡一鈉雙晶發育。為巖石的主要礦物,含量63%左右;晶體中含有黑云母、石英等礦物的包裹體;部分晶體可見絹云母化。
其中含有鉀化斜長石,多為微斜長石,呈半自形一自形晶,顆粒較大有時可充滿整個視域,發育有格子狀雙晶,可見條紋長石,正長石較少;含量約30%;可見到大量鉀化斜長石晶體上殘留的斜長石(孤島),鉀化斜長石與斜長石邊界上存在的蠕英結構等,有力證明了交代作用的存在。
2.22角閃石
主要為綠色、褐色,中細粒,半自形長柱狀晶體;含量約20%左右;斜消光,弱多色性和吸收性;大部分次生蝕變為綠簾石和綠泥石;最大直徑約3.0mm;常與黃鐵礦、黑云母伴生。
2.2.3黑云母
顏色多為褐色、棕紅色,多為中細粒自形晶體;含量約8%; 001面解理紋清楚;部分受應力改造彎曲變形、破碎,可見波狀消光;最大直徑2.2mm.。
mag.stonebuy.com
2.2.4石英
含量較少,約7%-8%;呈它形充填于其它礦物之間,或做包裹體;表面光滑,無解理;最大直徑2.8-3.0mm。
2.2.5副礦物
種類不多,主要有黃鐵礦、檐石、磷灰石等。其中黃鐵礦含量<1%,礦相顯微鏡下為金屬光澤,呈淺黃銅色,正交偏光鏡下為均質旋光性,最大直徑約1.0mm;其它礦物較少見。
2.3次生蝕變作用
由于巖石具有較為復雜的地質背景,尤其是構造運動的影響控制,因此巖石的次生蝕變作用較發育。
2.3.1交代作用
這是一種主要的呈巖作用。在此過程中,斜長石被交代為鉀長石,即斑晶。中可見到大量鉀化斜長石晶體上殘留的斜長石(孤島),鉀化斜長石與斜長石邊界上存在的蠕英結構等,有力證明了交代作用的存在。作用機理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