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九江市自然資源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圍繞礦山出讓、開采、治理和礦業發展等問題,探索建立“凈礦”出讓、綠色礦山創建、礦石廊道專線運輸、礦石碼頭整治、礦山生態修復等全鏈條管理模式,開辟了一條礦產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礦業經濟綠色轉型發展新路徑。
“溯源+監控” 規范礦業開發秩序
強化規劃引領。科學編制《九江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新設礦權做到“兩個掛鉤”,各縣(市、區)關閉注銷兩個采礦權才能新設一個采礦權,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率未達到70%的縣(市、區)不能新設礦權,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編制和實施全過程,充分發揮規劃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布局和管控作用,實現礦產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
強化日常監控。打造自然資源執法監管“升級版”,建成“前端視頻監控AI識別+中端應用軟件精準預警+后端指揮中心自動派單”的自然資源智能監管平臺,創新實現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自動巡航、自動識別、自動定位、自動分析、自動預警、自動處置等“六個自動化”,實現快速響應和可視化監督。彭澤縣實現采石礦山“三維立體空間建模”全覆蓋,對所有采石礦山通過無人機采集數據和三維立體建立模型,及時掌握開采實時進度,有效防控越界、越層開采。
“整治+創新” 推行凈采礦出讓
開展治理整頓行動。聯合公安、檢察部門持續開展礦產勘查開發秩序治理整頓行動,有力打擊礦產資源領域違法違規行為,實現了由小變大、由散變合、由亂變治、由黃變綠的轉變,進一步優化了營商環境,提高了政府公信力。
探索凈采礦新模式。制定了《九江市凈采礦權出讓工作指導意見》,總結出“12345”的九江模式。一個模式:凈采礦權公開出讓;二個目標:采礦權人“拎包入駐”,礦產資源價值最大化;“三高”推進:高位推動,高標設計,高附加值;四項原則:符合規劃,不得壓覆,選址科學,處置到位;五項要求:程序要規范,處置要透明,公示要到位,責任要壓實,保障要有力。“凈礦”出讓的“瑞昌經驗”得到自然資源部肯定。
提升資源開發經濟效益。九江全市近年來開展凈采礦權出讓的縣達到6個,出讓礦權14個,實現收益110.767億元,提升了資源開發經濟效益,保障了國有資產不流失,探索出一條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增值保值的可持續利用模式。
生態+智能” 著力打造綠色礦山
“園林化”模式靚化礦區生態。按照“宜林則林、宜耕則耕、宜草則草、宜景則景”的原則,聘請專業團隊進行礦區復綠及園林景觀設計,對創建內容進行精準化分區,按照“七個一”(即每個礦山都要有一個試驗田、一個果園、一個公園、一個生態停車廠、一個生態公廁、一個環保加油站、一個規范修理廠)的基礎要求,打造“一礦一景”的園林化礦山。
“科學化”開采強化源頭管綠。全面推行“邊開采、邊治理、邊復綠”模式,聘請專業機構,結合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編制礦區生態修復方案,積極開展地質環境治理恢復方案和土地復墾工作,實現開采、治理、恢復“三合一”。所有礦山
企業http://www.stonebuy.com/enterprise/采用“自上而下開采、臺階式開采、中深孔爆破”等方式,實現環保化開采、清潔化加工、無塵化運輸,將礦山開采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現代化”手段改進監管模式。全面升級管理,實行“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6S管理體系,建立集運輸管理系統、地磅信息系統、環境在線監測系統、礦山開采監控系統于一體的礦山智能數字管理平臺。
“優化+合作” 積極推進廊道運輸
“修復+產業” 構建和諧礦地關系
探索“礦山生態修復+”融合模式。堅持因地制宜、科學治理,通過對廢棄礦山實施生態修復、景觀再造,提升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筑巢引鳳”帶動周邊產業聚集發展,突顯生態修復價值。瑞昌市投資3000萬元將洋雞山金礦打造為占地1088畝的天嗣山公園,在周邊規劃建設“智造小鎮”,不僅為周邊群眾提供休閑、娛樂、健身場所,還提供就業崗位6000余個,周邊居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得到大幅提升。瑞昌市采取“生態修復+產業聚集”實現城郊礦區升級發展,入選江西省十大生態修復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