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燈籠被用于日本園林、庭院的裝飾始于十六世紀晚期的安土桃山時代。當時由于茶道展,石燈籠常被作為茶室的一種露天裝飾物而廣泛進入庭院裝飾。
在最早的石燈籠上,有幾個基本組成部分:
1.寶頂:日語稱寶珠(擬寶珠),石燈籠幢頂上的洋蔥狀物。
2.幢頂:日語稱“笠”,石燈籠燈室的屋頂部分。以六邊形、四邊形為主流,但也有圓的“雪見型”。多邊形的連線從寶珠下部分延伸出去,最末端突出,稱“蕨手”。
3.燈室:日語稱“火袋”,石燈籠的主體,一些裝飾性的石燈籠燈室從不點火。
4.幢身:日語稱“中臺”,石燈籠燈室最下部的基礎部份,通常有蓮座之類的裝飾。
5.竿:石燈籠燈幢下部的長柱子。雪見型石燈籠會省去這一部份。一般是圓柱體,也有四面、六面、八面體。可能有節狀飾物,也有人物、動物造型的。
6.基礎:石燈籠最下部。以六邊形和圓形為主流,也有以瑞獸造型為基座。
以上為早期石燈籠的基本構造,隨著時間的發展,石燈籠也演變出各式樣式。一般分為:有基座石燈籠、埋地石燈籠、可移動石燈籠、雪見石燈籠、徽軫石燈籠、野面石燈籠等。
1.有基座石燈籠以立燈籠為最常見的石燈籠,有基座,笠上有雕花,其下分類眾多。
2.埋地石燈籠為無基座石燈籠,即沒有基座,直接插入土中的石燈籠,一般為以下幾類。
3.可移動石燈籠又可稱置石燈籠,沒有竿和基礎,雖然可以放置在地上,但是很難固定。其中包括三光石燈籠,個體很小,“三光”指的是其火袋透光口,此款石燈籠通常模擬日、月、星的形狀。三光石燈籠常置于水邊,也見于桂離宮。
4.雪見石燈籠沒有竿和中臺所以很低。主要用來照亮水面,常見的是三足石燈籠,其中一足在陸上,其余兩足在水中,也有四足石燈籠。
5.徽軫石燈籠為兩足,多置于水邊,一足在陸上,另一足在水中。
6.野面石燈籠指的是用未經打磨的粗糙石頭制成的石燈籠。
1.
>>>石燈籠的歷史<<<
最早的燈籠是為了防止風吹滅燈火而制成的用具。室內神龕使用的燈籠是木質框架,而室外的則有堅實的石燈籠,一般都是立在地上的燈幢。
2.
>>>石燈籠的發展<<<
1.朝鮮
2.越南
越南的石燈籠多見于漢傳佛教寺院佛寺和大型廟宇。
以上為早期石燈籠的基本構造,隨著時間的發展,石燈籠也演變出各式樣式。
讓小編帶你往下繼續了解隨著時代進步發展,現在的石燈籠發展變化......
如今石燈籠已經發展成太陽能石燈籠,光控。芯片儲存能量,在黑暗里發亮,白天自然熄滅,隨著晝夜自然更換。
太陽能石燈籠白天晚上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