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民間雕藝師精心創作的43尊觀音石雕像,悄然“歸隱”于南粵名山寶峰巖上,這些依據巖石壁天然狀態戳刻而成的觀音雕像,形神各異,儀態萬方。或楊柳輕拂、或乘龍駕云;或持經沉思、或臥蓮淺眠;或云海施藥,或魚籃度化;或白袍詳和,或千手解難……每一尊雕像,都寓含著一個傳說或典故,令人嘆為觀止。據寶峰禪寺的金師傅稱,目前,這組栩栩如生的觀音石雕群,已成為粵東地區現階段規模最大的一處觀音文化展示場所。
南粵名山寶峰巖,位于濠江區河浦街道東北面,山高海拔185米,峰巒疊翠,巖石峻秀。據介紹,始建于唐朝、迄今已逾千年的南粵名剎寶峰禪寺,就在此山倚峰傍巖而成。禪寺內有一天然巨石覆蓋成一洞,石洞長8.89米,寬4.69米,夏涼冬暖,風吹不進,清泉長流,民間稱之為“觀音廳”。
牟平白麻、白麻、山東白麻、灰麻、芝麻灰、黃金麻,異形、板材、荒...
漳浦黑,滾磨石,紅斑巖,芝麻黑,芝麻灰,芝麻白,黃銹石,蝦紅,老石板...
阿拉善黃、阿拉善紅、內蒙古黃金麻、內蒙古新卡麥,新卡麥、黃銹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