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3日,廣州市建委工程管理處迅速宣布,除已完工和新建的路段外,其他大中修道路維修中將不再統一使用花崗巖,一律采取原狀維修。
2010年1月25日,廣州市建委就花崗巖事件再度回應媒體,詳細披露花崗巖決策的經過和原因。據悉,評審專家之所以采用花崗巖,首先是因為道路大中修過程中需要對路面加鋪瀝青,而加鋪瀝青會抬高機動車道的標高,由之路沿石也必須提高標高,而如果僅僅拔高原有的混凝土路沿石,將對其造成損壞,因此才決定全部采用花崗巖。
目前,迎亞運市政道路大修至今時間較長,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各種病害。例如東風路大修在1999年完成,環市路大修在1999年完成,中山路在2001年完成,沿江路大修在2002年完成。經勘測設計單位對路面行駛質量、損壞狀況、結構強度進行綜合評估,已達到大中修的要求,結合迎亞運,制定了25條重點道路的迎亞運大中修計劃并經發改委按基建程序立項。按照政府有關計劃,亞運前廣州市共有81條主干道需要統一大中修,其中25條由市里負責、剩余56條由各區負責,所有大中修道路都必須統一更換綠化帶花基、人行道地面磚和路沿石,不論它們新舊與否、還能不能繼續使用。計劃還要求,這些待整修的道路元素將統一由過去的混凝土改為價格不菲的花崗巖。
圖“口罩男”與建委主任對話
此次道路大中修,為什么要選用花崗巖作側平石?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考慮:
一是參照北京奧運場館周邊道路和上海世博會道路大中修的標準,經實地考察,大中修工程整體效果好,有利于提升城市道路的質量和形象。二是花崗巖強度遠高于混凝土,抗沖擊性好、不容易損壞,能大大減少日后的維護費用。廣州市道路交通普遍飽和,原用混凝土側石被車沖撞損壞更換時常常給交通帶來影響。三是廣州是強降雨地區,用花崗巖,比起混凝土來,不大容易沾污漬和變黑。四是花崗巖壽命較長,以后道路大中修均可重復利用。
據記者了解,制定上述改造計劃時政府內部最初也有不同意見,但最后結果依然是遵照計劃辦,直到前日有市民借亞運整治工程大接訪之機表示強烈反對,“口罩男”更是自制宣傳版、自印傳單向公眾派發,在媒體廣泛報道之后,最終促使政府改變最初決策,于昨天下午通過市建委工程管理處宣布,維修工程中,除了已經完工的路段外,其他正在進行的或即將展開的工程,只要花基和路沿石沒有損壞,一律維持原狀,不再更換成花崗巖,同時,人行道地面磚沒損壞的也一律不再更換。
工程處同時表示,和維修工程不同,主干道的新建工程仍將采用花崗巖,即過去沒有綠化帶的道路在新建綠化帶時仍將采用花崗巖,“簡單地說,就是過去有的就不用了,避免浪費,新建的仍將繼續使用。”
不再強令采用花崗巖能節省多少錢?目前市級正在實施大中修的道路大約有10條,這其中除了東風路、廣州大道、濱江路三條已經完成了大部分花基和路沿石的改造,更換了花崗巖以外,其他七條諸如,六二三路、昌崗路、大金鐘路、沿江路、白云大道、中山路、環市路等都僅僅完成了一半的改造,剩下的一半將繼續使用混凝土,這部分總長約35公里。除上述已經開工的道路外,將于明年開工的市級道路有18條,總長約有80公里。上述兩種情況下不使用花崗巖的路段總長約115公里,以花崗巖路沿石45元/米計算(長度為1米,高度和寬度按普通標準),節省下來的費用大約為5175萬元。
不用把花基和路沿石敲碎后再更換,將節省維修需要的時間。工程管理處工作人員說,由于更改花基需要占用一定的道路面積,對交通車流影響較大,因此在維持原狀或僅僅略微維修之下,對交通的影響將大為減少。
口罩男宣傳板內容摘登
現廣州為迎亞運會,穿衣戴帽等工程一一展開,很多都富有建設性的,但也有過度的。現向你反映兩件既簡單但又很嚴重的問題,希望您重視。
一、望省市兩級的政府認真統計現廣州市的大型體育場館,包括各大學的。遇到大賽時合理地統籌兼顧,現在應該超規模了。像(象)澳大利亞的悉尼,大型的體育場館就僅有澳奧林匹克中心。有資金的話,再(在)多建(見)一些適合大眾體育活動的場所。
二、BRT的工程是否有效?需時間考證。但現廣州的各個大道的花基及路沿石被漸漸換成花崗巖,讓人們看在眼里,不僅在流淚,而且在流血。這是顯而易見的錯誤!第一:造成堵塞交通:本來廣州的交通就已經擁堵不堪,交通警察及協管員為此經常超負荷工作。怎么還人為區占道施工無謂的東西呢?第二:嚴重危害環境:想想被挖出來的混凝土廢物倒去哪(那)里?還不是廣州的周邊地方,更有倒在城鄉結合的市政道路上的情況。而且要把廣州的各個大道的花基及路沿石都換成花崗巖,就要開采像(象)越秀山那樣大的山體來制作所用的石材http://www.stonebuy.com/。第三:浪費納稅人的資金:這是以前政府為市政建設做的事情,又沒有什么錯誤,為什么一定要挖掉呢?難道現有的橋梁舊了,就要拆掉重建嗎?花基和路沿石舊了,可以像(象)橋梁一樣油上水泥漆啊。西方發達國家和我國的最大差別,就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城鄉一體化,廣州有資金的話,應完善城鄉結合部及邊遠村鎮的交通、教育、醫療的建設。
遠的西方國家,近的香港,用混凝土做花基及路沿石比比皆是,既然原來已有就不要勞民傷財,新建的地方再用花崗巖吧。我多次向市有關部門反映……永遠占線,沒有人回答我,我的意見真的錯了嗎?請汪書記、黃省長……考慮我的意見是否合理,提醒張廣寧市長,監督好這屆政府的各級市政……停止對花基及路沿石的改造施工。拯救廣州吧。
現場回顧
“不會給我帶來麻煩吧”
“口罩男”的出現頗出乎人的意外。前日上午8時半開始的咨詢會,他大約是在10時左右才出現。由于當時在人民廣場上接訪的有七八個政府部門,他最初是走到市城管委的咨詢臺前開始自己的計劃的。
由于頭戴帽子口罩、身上又背著宣傳板,他的身邊很快就圍滿了其他市民,見人數眾多,他打開隨身帶的簡陋背包,一邊派發一邊高喊自己的主張,“為什么廣州要這么浪費,好好的混凝土不用,非要用花崗巖,有錢不如改善一下我們的教育和衛生”。他的當眾演講獲得了很多市民的贊同,當時有另外兩位中年男子也高聲附和。
當時現場的記者主要聚集在市建委主任簡文豪所在咨詢臺前,一度沒有注意到他的演講,直到他身邊圍滿了市民之后,才陸續有記者過去看看出現什么事。本報記者也才注意到他,穿著普通,用一根細鐵絲將背負的展板固定在腰間,口罩、帽子非常厚實。在他散發給記者的傳單中,重點的地方他用了下劃線和加粗字體強調,可見他對于自己的意見非常慎重,像通常的申訴材料一樣,開頭他寫上了幾位省領導的名字。
對于自己這種別出心裁的表達方式,他當時告訴記者,不想留自己的名字和電話,也不想讓大家看到自己的樣子,“是因為我代表的是廣州的普通市民。”在現場其他市民的提醒下,他走到簡文豪的咨詢臺前,正式反映了他的意見。
和他一開始較為特立的行為相比,他坐下和簡文豪反映意見時卻十分理性,所講的話和傳單上的內容大致相同,但是他著重突出了自己多次反映意見卻一直受阻的經歷:連續15次向市領導熱線打電話卻一直占線;也向人大政協等其他單位去信但一直沒有結果。而當簡文豪向他解釋政府的政策時,他一言不發,沒有插話或打斷對方。
根據他的講述,自己“每天經過廣園東和環市路,看到好好的花基被砸爛,換成花崗巖”,可以推測他住在越秀區或荔灣區,講一口標準的白話、普通話也比較流利,有可能是有一定閱歷和交際面的廣州本地人。
在反映完自己的意見后,簡文豪要他把帶來的寫有“救救廣州吧”幾個大字的展板送給自己時,他當即許諾,并和簡握手,并排讓媒體拍照。臨時之前,他略有些不安地問,“今天來反映問題,不會給我帶來麻煩吧?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廣州市民。”
楓葉紅,浪花白,三堡紅,粉紅麻
冰花蘭(冰花藍)、中國綠、豹皮花、鳳凰黑,雪花蘭(雪花藍)、太平洋...
芝麻白面板,異型石材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