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對堅硬的建筑材料的需求如此之大,以至于很少有一片巖石沒有被開發成采石場。埃及所有的采石場都由法老一手掌管,在拉美西斯時代更是如此,他事必躬親,自信天生具備一雙識別礦石的慧眼,在他追尋紀念碑式輝煌的過程中,他毫無遺漏地翻遍了所有的石頭,不放過任何在上面留下痕跡的機會。阿斯旺石碑的碑文上寫道,他告訴工匠他親自“勘探了一座成色較好的礦山供你們采用”,一次在海利波里斯附近漫步時,這位法老還發現了一作儲量很大石英巖礦。毫無疑問,倘若拉美西司沒有生為法老,他很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礦工。
古埃及人為建筑和雕像開采石料的方法與今日采石完全不同。現在我們可以用大型機械http://www.stonebuy.com/machine/搗碎切割巖石,而他們只用雙手。
用以覆蓋建筑物外墻的石灰石是從位于尼羅河東岸Muqattam山的Tura開采出的。一些工人曾在切割下的巨大石塊上涂繪自己名字。開采石灰石有兩種方法,可以直接由巖層表面獲取,也可以挖掘找尋所需的石料。他們會使用精巧的銅制工具,如鋸和鑿子,切割任何類型的石灰石。鍥子也在可選之列。用鑿子將石塊自巖層表面割離出來,再用鍥子將這塊基石拆分。在開采隧道中,工人們會在頂板與需要被拆分的巖石之間開出垂直的礦井,這樣便于支撐巖層。兩名工人分別在礦井兩邊劈開巖石,將石料開采出來。然后將鍥子嵌入之前鑿好的孔中,敲打出裂縫,在這一步驟里也會使用濕的木頭鍥子,因為當它們被弄濕時,就會膨脹,將石頭綻裂。對工人來說,他們是在一個非常艱苦的環境下工作的。
在巖層表面開采石灰石,用的也是同樣的方法,不過情況稍好些,因為工人可以有更多的空間移動身體。不過露天開采出的石灰石品級要次于由地下挖掘出的石灰石。
開采像花崗巖這樣硬度較大的石料,需要更多的勞工密集工作。他們使用一種名為顆粒玄武巖的淺綠色硬石,猛擊巖層以將石料從石基上拆分出來。為了獲得質量更好的石料,他們會在花崗巖上點火,使它達到一定的溫度,然后潑上涼水使它快速冷卻。這會使巖石表層裂開并脫落下來,里面更硬的石料就可供開采使用了。
不過要如何移動運送這些巨大的巖塊呢?他們在采石場和河岸之間特地修建了一條坡道,最大限度的利用了人力,將石料推送到大型駁船上。駁船會把石料運到靠近目的地的岸邊,石料被轉移到相當于機械http://www.stonebuy.com/machine/的大木橇上,再由人力一英寸一英寸的拉往目的地。人們會在木橇行進時往路上澆很多水,以減小摩擦。
通常情況下,除了需精雕細刻之處外,所有的加工工作都在采石場完成。能工巧匠們甚至在大塊石料還未完全從基巖上鑿下成型之前,就已經開始進行把它雕刻成方尖塔或者是巨像的工作了。
岑溪紅、三堡紅、粉紅麻、海浪花、海棠紅
牟平白麻、白麻、山東白麻、灰麻、芝麻灰、黃金麻,異形、板材、荒...
芝麻黑、鐘山青(廠礦一體)、廣西芝麻黑、金點綠,桂林紅、承接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