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http://www.stonebuy.com是一個文明古國,民族眾多,文化燦爛,正如諺語所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節日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她包括歷史上曾存在的節日、漢族現存的傳統節日、少數民族的節日、現今法定的節日和西方傳來的節日。
約定俗成的節日,都有若干要素:第一,每個節日有規定的日期,如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的開始,五月初五為端午節等等,節日之間有一定間隔,“兩月一大節,一月一小節”。第二,節日有一定的祭祀或紀念對象,如春節祭祖、人勝節祭人祖、立春日祭句芒神、臘月二十三送灶神等等。第三,每個節日都有一定儀式,如清明節有吃寒食、掃墓和踏青,天貺節有祭蟲王、曬書和女兒回娘家,七夕節有乞巧等等。第四,每個節日都與豐富的神話傳說聯系在一起,如端午節有屈原、曹娥的傳說等。此外,每個節日都有各具特色的飲食文化、文化娛樂等活動。
一、節日的起源中國http://www.stonebuy.com石材http://www.stonebuy.com/網-外貿助手-stonebuy.com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很長一段時期是不存在或者說沒有形成節日的。“山中無歷日,寒暑不知年”。后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宗教的產生和活動的頻繁,需要在一些比較固定的日子里進行勞動休整,改善物質生活,開展娛樂活動,或舉行某種祭祀儀式,于是逐漸出現某種節日。加之天文歷法知識的不斷豐富,也為節日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可能。
我國古代的歲時節日均有不同的來源。有些節日是農業經濟的產物,如立春、二月二和中秋節都祭土地神;有些節日是適應人類自身生產而出現的,如人勝節、上巳節等;有些節日則是宗教信仰的產物,如元宵節祭天神、二月二祭日神、清明節祭祖、冬至節祭天等等。
中國http://www.stonebuy.com節日可追溯到史前時代,商周以后把不少節日上升為禮俗,變成國家的祭典,但當時的節日儀式比較簡單,宗教色彩濃厚,節日時間不固定。秦漢時期節日基本定型,如除夕、元旦、人日、元宵、上巳、寒食、端午、七夕、重陽等,不少歷史人物已成為某些節日的膜拜對象。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由于各民族文化的溝通,促進了節日文化的交流,節日內容也不斷得到充實,如曲水流觴、秋千、登高等內容,都是后來逐漸增添到節日文化之中的。道教的發展和佛教的廣泛傳播,也給節日文化以很大影響,如三元節成了祭祀天官、地官、水官的節日,四月八浴佛節、七月十五的盂蘭盆會、臘月初八都是佛教信仰的產物。宋元以后,有的傳統節日內容已從宗教迷信籠罩中解脫出來,成為禮儀性、娛樂性的活動,如驅鬼用的爆竹是節日和喜慶活動不可缺少的用品,迷信色彩極濃的儺戲演變為娛樂活動等。由此看出,節日是由不定型發展為定型,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每個歷史時期都有所補充、豐富,又有所淘汰、改進。節日在發展中有變異,在繼承中有出新。但是節日的發展比較緩慢,有相對的穩定性。節日文化植根于悠久的農業文化的土壤中,各民族經濟文化具有很強的向心力,歷代統治階級對某些傳統節日的肯定和提倡,同時它也和人們某些愿望、需求緊密相聯,這些都是傳統節日長期存在和傳播的社會原因。
清末民初以來,中國http://www.stonebuy.com社會發展很快,科學文化也有很大發展,引起了中國http://www.stonebuy.com文化的改變,節日文化也受到很大沖擊,有不少節日活動已經退出歷史舞臺,如鞭春牛、皇帝親耕、七月十五燒法船等,各個節日中的迷信內容日趨淡薄,但健康的文化活動更加活躍。新中國http://www.stonebuy.com成立以后,一方面人們還過傳統節日,另外又增加了許多新的節日,除民國以來保留的新年外,還有三八婦女節、五一國際勞動節、六一兒童節、八一建軍節、十一國慶節等,從而改變了中國http://www.stonebuy.com節日的格局。
二、漢族的節日
漢族有許多節日,至今還較活躍的節日有:
春節
春節又稱元旦、元日、端日,是陰歷正月初一。近代使用陽歷后,陽歷一月一日為新年,陰歷正月初一為春節,它是中國http://www.stonebuy.com最大的傳統節日。但是春節不是一天,而是包括若干時日,通常要過到正月十五,所以民間稱過春節為過大年。
每當進入臘月以后,過年的氣氛就越發濃厚了,人們開始辦年貨、殺年豬、做年糕。臘月二十三為過小年,從此開始掃塵、貼年畫、剪紙,把灶神送上天,這是春節的序幕。
除夕是春節的重要時辰,當天晚上必吃年夜飯,實現家庭團聚。無論親人外出多遠,此時都要骨肉團聚,舉行家宴。飯前還要放鞭炮,飯后老人要給后輩壓歲錢。當晚還要祭祀祖先,迎接春神,進行守夜。初一要吃餃子,從初二開始,走親訪友,互相拜年。幾乎每天都有一定的年節活動,如初二為婦女歸寧日、迎財神,初三為“赤狗日”、老鼠嫁女,初四迎神日,初五吃“破五”,初六“倒殘土”,初七人勝節,初八拜星君,初九祝玉皇生日等。盡管如此,初五又稱為“小開市”,一般商鋪都要開門。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即把春節推上高潮,觀燈、走會、吃元宵,象征團圓、美滿。當天還是“大開市”之日,所有的商鋪都開市大吉,迎來正常的生活。這也意味著春節的結束,人們開始進入繁忙的春耕時節。
春節期間還有許多娛樂活動,如踩高蹺、扭秧歌、演戲和各種游戲活動。
清明節
清明節又稱鬼節,與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合稱“三冥節”,都是祭祖的日子。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流行寒食,可能起源于遠古時期的禁火風俗,但寒食節是在清明的前一天,后來把兩者合在一起,變成了清明節。
清明節活動有:一是祭祖。通常是在兩個地方,一是在家或祠堂祭拜祖先,尋求親情和睦;另外是到墓地舉行墓祭,上墳、掃墓、祭拜等活動。二是踏青。清明是氣候由寒轉暖的日子,草木返青,大地回春,人們往往借助掃墓的機會,走向大自然,進行春游,如爬山、觀花、野炊等。過去還多流行采野花、插柳和戴柳,以示賜福驅疫,祈求平安。三是流行春季游戲,如放風箏、蕩秋千、斗禽等活動。
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每年陰歷五月初五舉行。該節的起源各地區有不同的說法,一種認為是紀念曹娥救父,一種認為是紀念伍子胥,更多地方傳說是紀念屈原,但劃龍舟是早就流行的,紀念屈原應該說是普遍的說法。
端午節活動的突出特點:一是緬懷歷史人物,如屈原、伍子胥、曹娥等。二是劃龍舟。中國http://www.stonebuy.com有兩千多個縣市,其中有214個縣市有劃龍舟活動,其目的是祈求豐收,驅除瘟疫。三是吃粽子、雞蛋、喝雄黃酒。四是避五毒。民間認為五月為毒月,五日為毒日,此時必插艾蒿、菖蒲,佩戴護身靈物,并外出游玩,北京就流行游覽天壇之俗。五是從事夏季游戲,如射柳、擊球、斗草活動等。
有人說韓國端午祭已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我國端午節沒有申報太遺憾了,其實兩者不同,韓國端午祭祭祀的不是屈原,也不吃粽子,不劃龍舟,而是祭祀土地城隍,純粹是一種宗教祭祀活動,其文化含量遠不及我國端午節,應該不會影響中國http://www.stonebuy.com申報端午節為世界文化遺產。
七夕節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月七,該節是在七月初七舉行。
七夕節本來是婦女的節日,最初是來自對星辰中織女星、牽牛星的信仰,后來把兩星人格化了,并和民間的牛郎織女神話傳說結合起來,組成了美好的七夕傳說。事實上,民間廣大婦女把牛郎織女愛情故事,當作自己的理想、追求,表達了對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
該節活動除了祭祀牛郎織女外,還舉行女性的智力游戲,即乞巧活動,還舉行剪窗花比巧手表演。七夕節是健康的節日,廣大婦女通過祭祀牛郎織女和乞巧活動,追求知識,鍛煉心靈手巧,向往美好生活。
在七夕節期間,各地還流行乞巧食品,有的地方還搭建乞巧樓,舉辦乞巧廟會,進行智力游戲,如擺七巧板、玩益智圖等。
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八月十五、團圓節。在唐代就已經有中秋賞月的風俗,宋代定名為中秋節。
中秋節首先要祭月神,又稱月宮娘娘嫦娥。中國http://www.stonebuy.com民間有許多嫦娥奔月的傳說。傳說月宮中有桂樹,吳剛伐桂,有玉兔搗藥等,都是圍繞月神展開的。祭月必供月神紙馬,伴隨而來的,還有祭兔之舉,北京的兔爺就是過中秋節的象征符號。
其次是為月神供奉月餅,民間百姓也都吃月餅。全國各地此時都做月餅,其中用的月餅模具上既有月神嫦娥,又有月宮、桂樹、玉兔,從中可以看到中秋節文化的縮影。
第三,中秋節游戲較多,如賞月、采蓮、劃船、觀花,企盼花好月圓。小孩子則喜歡斗蟋蟀,養蟈蟈也是秋季的重要活動。在南方還有一種特殊的游戲,俗稱“送瓜”,送瓜是為了祈子,期盼人丁興旺。
重陽節
重陽節又稱九月九、茱萸節,起源于秋游去災。道教以九月為陽,九月九就變成了重陽節。重陽節是在降霜前夕,人們擔心降霜天寒,都爭先恐后到郊外登高、秋游,這是自古以來的健身活動。
從民間信仰上看,人們認為逢九必兇,重九更災,于是要辟邪。此日最流行的是插茱萸。茱萸是一種中草藥,味香濃,有逐風去邪、驅蟲減濕、去寒之作用。民間流行在頭上、房上、床頭、井邊插茱萸,目的是驅災辟邪。另外,還舉行迎神逐疫等消災祛疫活動。
重陽節另一項重大活動是賞菊花,有些城市還舉辦菊花展,釀制菊花酒,說明菊花不僅有觀賞價值,還有健身作用。此外在重陽節期間,民間還喜歡進行圍獵、射箭、放風箏,吃重陽糕食品。
在歷史上,重陽節期間出嫁的女兒都要回娘家,孝敬老人,供奉壽星、麻姑,祝老人長壽。基于這一習俗,我國已將重陽節視為老人節,發揚我國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三、文化的重要載體
節日文化的重要性,主要是她具有重大歷史價值、學術價值和文化價值,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
在絕大部分節日中,都留有大量神話故事、文人作品、著名詩詞、民間諺語,如人祖傳說、屈原故事、上巳節蘭亭序文、節日詩詞等,還有牛郎織女、嫦娥奔月等文學作品,匯總起來可以說是一部節日文學史,從文學藝術角度,看到了中國http://www.stonebuy.com文化的發展脈絡。
繪畫是中國http://www.stonebuy.com古代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民間在過春節、立春、清明、冬至時,留下許多鞭春牛、游春、九九寒消圖畫等。在上元、中元、下元的三元節中,祭祖時多繪有祖先神像,這都是民間繪畫的形式之一。至于宮廷畫家繪制的《朝歲圖》、《十二月令》等繪畫作品,則更是節日繪畫的精品。
飲食文化也很豐富,其中節日飲食各有特點,如春節的餃子、年糕,上元節的元宵,立春的春餅、春卷,端午節的粽子,中秋節的月餅,重陽節的重陽糕、菊花酒,臘八節的臘八粥等等,都是中國http://www.stonebuy.com最著名的飲食,至今仍是廣大城鄉居民的飲食佳品。
節日期間所進行的文化娛樂活動,諸如踩高蹺、扭秧歌、燈會、花會、蕩秋千、劃龍舟、放風箏,還有皮影戲、木偶戲以及各種地方戲、雜技等,其最初雖是為了取悅神靈,但后來逐漸發展成為民間娛樂活動,這對活躍城鄉文化生活有其重要作用,其中許多文藝形式是弘揚民族文化、發展新文藝的土壤。中國http://www.stonebuy.com石材http://www.stonebuy.com/網-外貿助手-stonebuy.com
節日中有不少祭祖內容,或者是懷念歷史上的著名人物,端午節紀念屈原,其實是敬重他的愛國之心,激發人民的愛國熱情。至于祭祖,則是家庭、民族凝聚力的表現。如漢族的黃陵祭、神農祭,畬族、瑤族、苗族紀念盤瓠,都是民族對始祖的祭拜,是有意義的民間活動。因為這些祖先式人物,是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象征,不管是中國http://www.stonebuy.com人還是海外華人,居在何地,也不管你的信仰、政治觀念有何差異,在緬懷始祖上都是一致的。
在民間信仰中也有不少值得重視的文化內容,如東南沿海和港澳臺地區的始祖信仰,其內容遠不止是對海神的膜拜,其活動中有許多有價值的音樂、舞蹈文化,值得認真挖掘和開發。臺灣民眾在祭祀媽祖活動中,有一項媽祖回娘家儀式,即要到福建http://www.zongyi.com.cn/湄州島媽祖廟祭拜,這也表達了臺灣人民心向大陸、根在福建http://www.zongyi.com.cn/的民心。這種民間信仰也是不可忽視的。
總之,節日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它對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維護社會公德,增強民族凝聚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的作用決不可低估。
四、重要的保護對象
當前中國http://www.stonebuy.com正在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其中的歲時節日就屬于保護范圍,而且在第一批公布的國家級保護名錄中,就包括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和重陽節,說明上述節日已經列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對象。
為什么要保護傳統節日?眾所周知,傳統節日是中國http://www.stonebuy.com農耕社會的產物,是為農耕社會服務的,現在中國http://www.stonebuy.com正從農耕社會向工業化、信息化社會轉變,它必然導致節日的變化。隨著世界一體化,西方文化大量侵入中國http://www.stonebuy.com,洋節也進入中國http://www.stonebuy.com社會生活,它必然沖擊中國http://www.stonebuy.com傳統節日;市場http://www.stonebuy.com/enterprise/FuJian/QuanZhouShi.html經濟的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節日文化。以上三種原因,都導致中國http://www.stonebuy.com傳統節日的變化,有些已被淘汰,如端午節的五毒信仰、重陽節的逢兇祛災、清明節的送祭迷信等,有些還存在,甚至發揚,如春節團聚、清明祭祖、端午劃龍舟吃粽子、七夕節乞巧、中秋節賞月、重陽節登高。總之,傳統節日面臨變化,有些風俗會消失,在這種情況下,必須采取保護措施。
當然,中國http://www.stonebuy.com社會文化是多元的,在保護傳統節日的同時,也不排除吸收優秀的外來節日文化,如勞動節、教師節、母親節等。
節日文化是全民性的文化,植根于民眾生活之中,它有很強的生命力,只要保護措施得當,一定會繼續傳承。但要充分挖掘節日文化的價值,宣傳節日文化的功能,提高人們對節日文化的認識,只有廣大人民能對節日有一個“文化自覺”,喚起人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節日文化,節日文化就會得到較好的保護,使它在傳承中華民族文化、豐富民族文化生活、提高愛國主義意識、加強中華民族凝聚力上做出巨大貢獻。
廣西白大理石,大理石地板磚, 大理石餐桌,白色大理石, 大理石桌面...
水刀拼花,數控雕刻,酒店別墅精工大理石
報價聯系:宋 134 8980 9212/,報價微信:134 8980 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