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張錫忠,四川省根雕奇石協會會員,現就職于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雖然收集奇石時間不長,但在奇石收藏和賞石理論等方面收獲頗豐,這得益于他對奇石藝術的不懈追求,寫有《覓石無悔伴春秋》、《淺談雅石與底座》等文章。所收藏的佳石有三方被山東淄博賞石文化社出版的《中華古今奇石大觀》所錄用。
與奇石結緣始于十年前,那時我喜歡盆景藝術,為了制作盆景,常常到溝渠河邊撿沙積石作盆景假山之用,后來偶然拾得幾塊上面分別有人物、蝦和大象的圖案石,特別是那塊取名《歸途》的奇石(15×ll×7cm),畫面是一頭大象,它身軀高大,四肢粗壯,耳大如蒲,鼻長如鉤,圖案清晰,比例恰當,神態自然,更讓人叫絕的是它的眼睛竟是一天然小孔,而且位置恰到好處,使這只大象更加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在我驚嘆妙筆天成的同時,也被奇石藝術的精妙與神奇所吸引,從此我開始步入了奇石收藏的行列。中國http://www.stonebuy.com石材http://www.stonebuy.com/網-外貿助手-stonebuy.com
時逢成都開展府南河整治工程,沿河打沙淘河所堆積在兩岸的河卵石為我提供了收集奇石的機會和場所,我常常利用周末等節假日往返于府南河兩岸,有時還冒雨前往,但由于那時的我對奇石藝術的知識知之較少,因此只注重收集圖案石,致使不少好石與我失之交臂。
后來,我有幸認識了四川省根雕奇石協會副秘書長袁卓林、譚勇兩位老師,不久袁老師又介紹我認識了該協會秘書長張祖源老師,他們熱情地為我介紹一些賞石的基本知識,對我收集的奇石給予了肯定,對配座方面的不足也提出了中懇的意見。三位老師豐富的藏石知識和鑒賞水平讓我受益匪淺,我非常感謝他們,特別是張祖源老師,他借給我不少有關奇石藝術方面的報刊、雜志,其中包括臺灣藏石大家的藏石專集和理論書籍,通過對這些書籍和理論的學習,我茅塞頓開,不僅初步了解到奇石的石質、石種和奇石的分類,還掌握了賞石的一些基本理論,為我收集奇石開闊了視野、擴大了范圍。到目前為止,我所收集的奇石種類不但有圖案石、象形石、抽象石、禪石、還有景觀石等,這些雅石大都是我在府南河邊撿來的,其中也不乏上品。此外,經過不斷地學習,我在給奇石的命名、養護、配座、以及底座制作的水平等方面都有了顯著的提高。現回顧起來,感觸有二:
一、藝海無涯,學無止境
奇石藝術是我國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它以其自然美、惟一美、神韻美的特征傲立于我國藝術百花園之中,千百年來一直為我國文人雅士、達官貴人所推崇。“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近幾年來,隨著石文化的興起,收藏奇石的愛好者己遍及我國大江南北,涉及社會的各個階層,藏石、賞石不再是文人雅士、達官貴人的專利。 不過,藏石和賞石是一種高雅的藝術行為,一個奇石愛好者,他對奇石的收藏和鑒賞,離不開個人的文化修養、審美意識、審美情趣以及對生活的觀察。我曾在府河邊撿到一個紅色的象形石,酷似鸚鵡的頭(13×17×lOcm),它的眼睛是由一個錢幣大小的淺黃色圓圈以及中間一個小指尖大的天然孔組成,而且位置恰到好處,再看那嘴,那神態,真是惟妙惟肖,這么漂亮的一塊美石,那么醒目地躺在府河邊的一石堆旁,居然無人問津,況且這石堆幾天前我還光顧過的,很顯然,這是被不識“寶”的人所丟棄的。象這樣輕易撿到的“寶貝”我就有好幾個。所以我認為,要想收集到好的石頭,提高自己藏石的品位,首先,要學習掌握奇石的基本知識,學習掌握賞石的有關理論。其次,要不斷地加強學習,特別是對古典文學、古典詩詞以及書法、繪畫藝術、美學原理等知識的學習和了解,以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和藝術修養,如果沒有這些知識作基礎,即使一塊好石頭在你面前,你也會視而不見,或因“看不懂”而棄之。再次,就是要多看、多借鑒別人的收藏,多與石友學習、交流,集百家之長于一身,這樣你自己的藏石經驗和賞石水平才會不斷得以提升。
二、平和的賞石心態中國http://www.stonebuy.com石材http://www.stonebuy.com/網-外貿助手-stonebuy.com
當前,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工作壓力也不斷增大,如何才能緩解這種壓力,確保自己的身心健康,是每一個人必須思考的問題。近幾年來,我國興起了收藏奇石的熱潮,不少人紛紛加入該行列,撿石、賞石已成為另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在藏石界有這么一句話,叫“拳石納百川”,雅石就如同大自然的縮影,人們從這些石頭中能領略大自然的神奇奧秘,體會人身種種境遇,使身心累積雅氣,不受世俗所左右。所以,賞石是一項高雅的藝術行為,它講求的是一種心境,一種平和的心態,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修身先養心”如果閑暇之日能邀上幾個石友去山野、河邊,一邊領略大自然迤儷的風光,一邊尋覓美石,或在飯后茶余,欣賞、把玩一下自己所藏之石,釋放一下心境,求得一份雅趣,于身于心有百利而無一害,又何樂而不為昵。
奇石主要是指一種天然形成而未經人工雕琢的石頭,它歷經千年風雨的琢磨,承受日月精華的錘煉,才散發出生命的活力,是一種天然藝術,因此,它既有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也有經濟價值。近幾年來,市面上不時傳出某某地方某某人的一方石頭又賣出了以萬為單位的好價錢云云。 黃金有價石無價,當然,好的石頭,確實能賣出好的價錢,也是物有所值,無可厚非。成都地處岷江下游,所產的大多是青、灰二色的河卵石,就其石質,石色,雖然無法與廣西的大化石、貴州的馬場石、安徽的靈壁石、新疆、內蒙的瑪瑙石等名石相媲美,經濟價值也不可同日而語,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客觀地講,成都的奇石也并非一無是處,成都地處岷江下游,上游的石塊經過河水的沖刷、搬運,以及沿途石頭間的碰撞、磨檫,石頭的尺寸大都較小,因而顯得嬌小玲瓏,很適合手中把玩,或家中陳設。另外,其圖案石、象形石、禪石在“形”、“紋”和“神韻”等方面也不乏上品和精品,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不過我想,大多數奇石愛好者,他們撿石、藏石、賞石不一定在乎其經濟價值,而大都是出于一種興趣愛好、一種精神寄托,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正因如此,成都的奇石愛好者們才會樂此不疲地出現在山野、河邊,不管天晴下雨。記得臺灣一藏石名家曾這么說過“應當以平常的心態去看雅石,以自己的觀點去欣賞雅石,不必受別人的影響。”“玩賞雅石,不在乎你看出它象什么,象微什么,而是希望能由雅石上體現出人生的道理,尋找自己今后要走的路。”所以,我更注重奇石的自我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不去攀比,也不自卑,而是以“萬物靜觀皆自得”的賞石心態,去撿石、賞石,去領略、感悟其中的愉悅和那份閑適,所以,盡管我為覓石送走了一個又一個春秋,卻始終是無怨無悔。
芝麻灰, 芝麻白, 黃銹石, 泌陽紅,黃金麻,芝麻黑,白麻
中國紅, 滎經紅, 亞洲紅, 三合紅, 雅蒙黑, 紅砂巖, 紅木紋(水波...
易縣黑、新福鼎黑、河北黑、濱州青北大青、山西黑、中國黑、芝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