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向“綠”而生,生活向“美”而行。山東日照市以“綠”起筆,科技賦能,將生態貫穿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通過實現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綜合利用,綜合推進資源循環綠色發展,打造綠色低碳轉型新格局。
低碳生活
記者來到日照職業技術學院,看到校園里綠樹成蔭。“我們整治校內河道,使用了‘雨水收集存儲’設施,將雨水收集過濾后用于綠化灌溉。還通過校園一卡通對能源和資源進行管理,將資源節約、綠色低碳等無廢理念融入校園。”日照職業技術學院總務處副處長莫正根說,學生公寓區利用太陽能和空氣源熱泵技術產生的熱水用于學生洗澡,這些零碳校園場景的使用,成為“無廢校園”建設的亮點。
近日,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啟動了“碳惠日照·零碳校園”場景,提出了建設零碳校園的系列舉措。學校還安裝分類垃圾箱倡導師生進行垃圾分類處理,安裝小綠回收箱,方便學生舊書、舊衣服等廢舊物品回收。學生通過回收物品能夠換取碳積分,還能通過自主稱重獲得收入。
通過“無廢村莊”建設,日照市打通了“無廢城市”建設的“最后一公里”,將綠色低碳的“無廢觸角”延伸至鄉村。
“垃圾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垃圾變廢為寶,分類不可少”。如今,“無廢”理念已經深植日照市東港區居民的心中。
干凈整潔的村居、連綿成片的光伏,昔日“臟亂差”,今日“綠富美”。近年來,日照市東港區濤雒鎮小草坡村聚焦“綠色低碳鄉村”與“無廢村莊”建設,繪就鄉村振興亮麗底色。
為加速推進綠色鄉村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小草坡村陸續實施雨污分流、魅力庭院、垃圾分類等舉措,其中,農村易腐垃圾處理入選農村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典型案例。
通過創新污水處理方式,小草坡村探索研究厭氧池+穩定塘+人工濕地生態污水處理技術,小草坡村每日可處理污水量達40噸,處理率接近100%,處理后的污水可實現還田再利用。建立易腐垃圾處理站,產出物經篩分后運至田頭進一步腐熟,產出的土雜肥用于蔬菜水果種植。
綠色轉型讓小草坡村摘得山東省級文明村、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等稱號。
近年來,圍繞建設“無廢城市”目標,日照市相繼印發《日照市“無廢細胞”建設評估標準》《日照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5年)》《日照市“無廢細胞”創建工作方案》等文件,從組織制度、環境管控、固廢管理、源頭減量、資源利用、減污降碳、科普教育、推行垃圾分類、倡導綠色生活、宣傳無廢理念等方面精準發力。
近日,日照市公布首批“無廢細胞”創建工作先進單位。隨著首批28個“無廢細胞”的激活,日照正逐步打通綠色生活發展“大循環”,向“無廢城市”目標穩步邁進。
碳惠日照
在日照市教授花園小區的“紙殼俠”垃圾投放點,小區居民正在回收柜前根據提示投放垃圾并領取獎品。“紙殼俠”綠色回收體系通過有償回收,聚廢為“寶”,吸引帶動更多居民參與其中。
“我們通過建設‘前端回收網絡—中端清運網絡—后端綠色分揀加工’緊密結合的回收體系,實現‘綠色回收+低碳環保’的目標。前端回收網絡體系以‘線上+線下’組合拳的方式,實現再生資源綠色回收和全面覆蓋。目前,前端上門回收業務已覆蓋23個省、189個區域,平臺日回收量達800噸。”山東紙殼俠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員工陳琦說。
在日照銀河公園西側嘉祥路旁,印有“全民低碳·樂享普惠”的“小綠回收”綠色柜體分外引人注目。
從“紙殼俠”到“小綠回收”再到碳普惠平臺創建,一幀幀畫面共同繪就“碳惠日照”引領城市綠色低碳新風尚的生動場景。
吃干榨盡
“之前,制漿廠處理固廢的方式是焚燒和填埋,雖然也符合當前環保排放要求,但從長遠來看,不是可持續發展的‘最優解’。這個綠泥、污泥資源化利用項目建成后,每年可處理木片下腳料10余萬噸,綠泥、污泥6萬余噸,產出16.5萬噸紗管紙,每年預計實現銷售收入約4.95億元、稅收約5000萬元,可為200余人提供就業崗位。”日照市恩川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錢俊雷說。
恩川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制漿、造紙固廢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公司,總部位于杭州,其與亞太森博(山東)漿紙有限公司聯手合作的“年6萬噸亞太森博綠泥、污泥資源化利用項目”預計于今年10月底開機投產。該資源化利用技術國內領先、木漿造紙行業唯一,也是日照市“無廢城市”建設中“無廢工廠”細胞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兼具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生態是日照最大的優勢,“水上運動之都”“北方綠茶之鄉”“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如今,一張張城市名片、一個個榮譽獎項,讓這座鑲嵌在齊魯“仙境海岸”濱海旅游帶上的城市,跑出綠色崛起“加速度”。
來源: 經濟日報 王金虎 責任編輯:林華黎 如有侵權請聯系網站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