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棗莊市山亭區水泉鎮S244省道和李滕公路有著一道奇特的風景線,公路兩側奇石林立,數不清的石雕盆景擺放在路旁商戶門前,許多從業者正專心致志地雕刻著奇石盆景。
36歲的上水石商戶王永菊正在雕刻一座上水石盆景,她的丈夫現在正開著貨車,趕往薛城區運送客戶訂做的上水石盆景。“收這塊石頭花了2千元,成品能賣到4千元左右。”她放下手中的鑿子說。
王永菊介紹說,一件奇石盆景從原料道成品需要經過鋸、修、沖、種等步驟。用繩鋸將大塊原料切割后,利用電鉆、鐵鑿雕琢布景,最后在盆景上種下綠植才算完工。面前這塊長約1米,高約1.3米的上水石,需要她用四五個小時來雕刻。
“去年我家上水石這塊大概有20萬左右收入吧。”王永菊對記者說。和水泉鎮其他的上水石商戶類似,王永菊家有土地,種植林果、花椒等作物。長期在家務農的她,看到其他農戶從事上水石行業,便自學雕刻技術,加入了這一“新興賽道”。
水泉鎮在上水石盆景生產有哪些優勢?水泉上水石行業為何能夠茁壯成長,吸引著一批又一批本地農戶參與其中?為了尋找答案,記者走進魯南上水石小鎮。
“水泉鎮的上水石雕刻產業最初是在下辛莊村興起,是‘非遺’傳承人李景民傳授雕刻技術,帶動周圍農戶從事上水石雕刻。”任成科對記者說。
原來,水泉鎮的奇石行業不僅有著原材料產地的優勢,還有著難以忽略的“技術優勢”。今年64歲的水泉鎮下辛莊村村民、山亭區人大代表李景民,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創作刻石藝術。他運用雕刻工藝,將本地所產的上水石原料雕刻為一件件藝術品,先后帶動附近20多家農戶從事上水石盆景設計、雕刻活動,使得奇石盆景成為水泉鎮農民增收的一項朝陽產業。
除自身優勢外,水泉上水石行業的壯大也離不開鎮政府與協會的幫扶與引導。
2019年,水泉鎮政府圍繞促進上水石產業發展,堅持“產業融合+業態創新”,總投資1.2億元打造集奇石產業、林果產業、生態文化旅游產業相融合的魯南上水石小鎮,被譽為“中華奇石園林之鄉”。作為“上水石”小鎮建設的切入點,山亭區水泉鎮政府建設了魯南上水石小鎮展覽館,設置了各類原石和作品展示銷售區。2021年2月,成立魯南上水石加工協會,引導行業有序發展。
目前,水泉鎮上水石產業發展以S244省道魏溝至青蓮端、上辛莊段,李騰線下辛莊段為主,共形成上水石盆景生產專業村6個,有商戶79家,從業人員1000余人,年銷售額達6500萬元,年產量達3.5萬噸。行業的興起為附近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拓寬了收入渠道,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創業”。
由于本地商戶多為自發創業,現在水泉上水石行業還存在物料存儲、運輸成本高等問題。如何發揮品牌群聚效應,規范化發展,成為水泉上水石行業進一步發展將要面臨的一大課題。
為此,水泉鎮在不斷為當地奇石雕刻職工技能提供更多人才支持。支持村民在做好上水石的同時,延伸青石假山布景、地鋪石、園林造景技藝的學習和產業拓展,讓魯南上水石小鎮的品牌做優全國,強化群聚效應,實現鎮域經濟發展多元并舉,在青山綠水中為鄉村振興助力。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開展雕刻培訓、雕刻比賽等活動,通過電商平臺,為本地商戶在線上線下拓寬銷售和宣傳渠道,引導商戶有序擴張,合作成長,推動本地上水石行業的規范化、產業化,保障水泉上水石產業健康發展。”任成科在談及水泉鎮上水石行業下一步發展時說。
來源:(大眾日報·大眾新聞客戶端記者 李子銳 通訊員 薛鑫鑫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