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驅車沿著蜿蜒的山路前行,到達地處漳州市東北部的長泰區林墩辦事處,只見周邊青山如黛,樹樹蒼翠。
“生態恢復了,林墩的好景色回來了。”林溪村村民陳建宏經營著一家名為“山水畔”的民宿,民宿里處處可見昔日“石頭村”的影子:以前開礦采山的鋸石片被改造成大門的裝飾,石板材廢料變成了一級級石階……細節之處見證著林墩的轉型之路。
從“賣石頭”到“賣生態”,讓好生態邁向好生活,長泰點綠成金,走出了一條特色化的發展新路子。
資源依賴之困
林墩辦事處,面積96平方公里,人口近兩萬人。吳田山矗立于林墩南部,因其豐富的礦石資源,成為林墩人的“聚寶盆”。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不少林墩人陸續登山采礦,將礦石運往山下加工成石板材,售賣至全國各地,并
出口http://en.stonebuy.com/歐美、日本等地區。
這種發展之困,長泰區銀塘辦事處白石社區也經歷過。因為地處山區,坑壟田占全村土地五成,不好耕作。依靠得天獨厚的水域條件,全村200多戶村民走上養殖之路,僅花塢里現代農業產業園一處,生豬存欄5700多頭,鴨存欄2.4萬羽。“無限制地擴張,占用水塘養豬養魚,污水橫流,臭氣熏天,村民叫苦不迭�!卑资鐓^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戴建德說。
先于林墩辦事處4年,白石社區開始在鄉村游上初窺門徑。2016年4月,花塢里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落地,將原先作為養殖場的地塊轉型為觀光苗木基地。2018年2月,基地又進一步引入智慧農業(3.310, -0.02, -0.60%)大棚、休閑娛樂設施等,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
整治環境走新路
“破”之后如何“立”,未來之路該怎么走?
緣此,林墩找到了破題之法——串聯一、二、三產業,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
“把環境整治好,才能讓林墩人長久地吃上‘生態飯’。”汪志彬說,辦事處制定了拆干凈、整清楚、引項目的產業轉型“三步走”計劃,隨即對全域20公里的河道、水系、周邊環境等實施9個水環境整治項目綜合整治,用了兩年的時間,將原先的劣Ⅴ類水質提升至Ⅱ類,水質常年穩定達標。
目前,林墩已經策劃生成了一二三產項目100個。昔日靠“賣石頭”發家的林墩,現在靠著“賣風景”致富,成效初顯:2019年到2022年,來到林墩的游客從2萬人次到80萬人次,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950元提升至26993元。
在白石社區,當地全面拆除了畜禽養殖場、裸房和空心房,改造成園林景觀和現代農業種植基地,嘗試發展“農業+旅游、研學、康養”新業態,向綜合型度假區目標進軍。
好風景換好“錢”景
吃上了“生態飯”,好風景帶來好“錢”景,村民換了一種活法。
在半月山馬術俱樂部不遠處,獅山健康谷、山水畔國際親子樂園、溫泉小鎮等旅游業態一應俱全�!�2021年,林墩提出了‘樂動林墩,康養小鎮’的品牌理念,文旅康養、運動休閑、農旅觀光、閩臺文化等齊頭并進,多種業態融合發展�!辟嚻涿髡f。
大至林墩辦事處一地,小至花塢里現代農業產業園一域,融合成了最大的亮點。在花塢里現代農業產業園負責人唐炳昆看來,“特色”和“融合”是產業園保持頂流的不二法寶,每年吸引游客30多萬人次。
“我們這有四大產業,分別是特色農業、特色旅游、特色康養、特色文化,四大產業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如特色農業中的大跨度鳥巢溫室,運用AI大數據技術,自動配給農作物相應的營養液和環境;這里同時也是旅游的載體,濃縮了美國生物圈二號等,它的獨特設計是最大賣點�!碧票フf,當地1200多畝的中醫藥材種植基地種植了2250種中草藥,與旅游核心板塊結合,中醫康養板塊得以孕育而生。
依靠花塢里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溢出效應,一個更大范圍的融合板塊正在謀劃。銀塘辦事處黨委書記楊碧成介紹說,依托產業園的先進種植技術,白石社區還將聯合高校、臺灣農業合作社,開展農業科學研究和
福建http://www.zongyi.com.cn/省鄉建鄉創活動,拓展“農業+研學”新功能;培育公石松等中草藥種植業,帶動周邊群眾種植附加值高的中草藥,打造更大范圍的“農業+康養”業態,預計年產值可超1000萬元。
林墩與白石的蝶變,正是長泰區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縮影。近年來,長泰做足“生態+”文章,在“生態+農業”上,打造了花塢里現代農業產業園等一批精品休閑農業;在“生態+旅游”上,打造了“三山一廟一漂流”特色生態旅游品牌和線路。去年全區旅游總收入35.12億元。
“綠色是長泰最鮮明的發展底色,我們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積極將‘生態+’理念融入產業發展之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綠色工業、全域旅游,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為長泰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新動力(2.850, 0.00, 0.00%)�!遍L泰區委書記胡濱說。
記者手記
融合蘊藏無限可能
□本報記者 趙錦飛 楊凌怡 趙文娟
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難點在于如何轉、轉得好。我們看到,一些地方發展鄉村產業,同質化、低層次現象嚴重,有的地方曇花一現,有的地方不溫不火,叫好卻不叫座。
長泰林墩辦事處和白石社區“生態+”文章之所以能夠做大,最大啟示在于“融合”二字。農、文、旅、康養等融合發展,產業相得益彰,帶動鄉村集約化發展。首先,融合理念貫穿始終,無論是農業場館設計,還是中草藥種植品類,謀事之初就錨定融合目標,產業協同,互為補充;其次,多產業融合,打通一二三產,通過整合要素,開發新業態;此外,多業態融合,農事體驗、康養保健、休閑度假、親子團聚等業態融合無間,適應消費需求品質化、個性化的升級趨勢,讓各類游客皆有樂地。
長泰的探索實踐說明,融合蘊藏著無限可能。這種多產業、多業態的融合,對發揮生態優勢、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