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新聞聯播》及新聞直播間紛紛聚焦上饒望仙谷美麗蝶變。8月13日,央視新聞直播間把鏡頭對向江西上饒,專題報道了望仙谷的兩山轉換之路;8月15日晚,央視《新聞聯播》頭條也聚焦了上饒,望仙谷被“點贊”由采石礦區搖身變成生態景區,完成了點“石”成“金”的蛻變。
江西省廣信區望仙鄉隱于靈山山脈之中,峽谷清幽、景色宜人。十幾年前這里因
石材http://www.stonebuy.com/加工帶來的環境污染,讓人望而卻步,自然生態遭到嚴重破壞,河流成了牛奶河。在“兩山”理念的引領下,望仙鄉重新調整發展規劃,依托靈山獨特的環狀花崗巖峰林地貌,發展生態休閑旅游,十年磨一劍,通過利用廢棄花崗巖打造出致富寶地,昔日“礦區”變成了新晉的“網紅村”。
01
改造廢棄礦山,重塑新生態
為守住綠水青山,望仙谷始終堅持“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原則,將保護自然資源與發展生態旅游相結合,傳統文化與現代旅游相結合。
02
拯救落寞鄉村,再造新故鄉
為了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價值轉換,望仙谷景區在自然資源整合、提質增效和經營開發等方面開展了積極有效的探索與實踐。十年間望仙谷秉持“復原鄉村建筑,復活鄉村生活,復興鄉村經濟”的取向,踐行“拯救落寞鄉村,再造新故鄉計劃”,傳承贛家風物,接續鄉土情懷,打造江西文化旅游新空間。
在文化旅游的發展道路上,望仙谷景區充分發揮峽谷山水資源與鄉村在地文化的優勢,開發觀光生態游、實景劇本殺等多元化潮流旅游
產品http://www.stonebuy.com/sample/。同時在景區內保存著竹編、木藝等江西特色的非遺店鋪,為非遺技藝在江西之活態遺存的再現;望仙谷內還有漢族傳統婚禮大秀、翻九樓、贛劇、板凳龍等傳統民俗文化演繹和活動,以最考究歷史的服裝、禮儀、民俗等內容再現傳統文化中的民俗瑰寶。
03
興旺鄉村產業,共奔小康路
望仙谷景區的建設運營、旅游者的消費,促進了周邊鄉鎮上下游行業發展,使鄉村的經濟產業結構正快速向二產、三產轉型。廣信區借助旅游優勢,整體打造“鄉村振興產業示范帶”,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加大農業農村人口技能培訓,通過一系列的培訓課程,引導鼓勵農民學習掌握一技之長,參與到全域旅游事業。
同時積極探索“農業+文化+旅游”的多產融合發展,通過搭建創客空間,以永不收租、共創共享的方式建立農業和非遺工坊,形成贛家風味餐飲體系。紅糖、醬醋、年糕、豆腐、白茶、造紙等數十個傳統手工作坊,既豐富了游客體驗,又驅動三產融合,延伸了鄉村經濟的產業鏈和價值鏈,以旅游景區為平臺,帶動周邊村鎮人員就業以及手工藝、非遺文化展示和傳承,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手藝把自己的生活過的更紅火。
04
踐行“兩山”理念,讓山溝變福地
經過十年間景區對“兩山”理念的實踐與探索,望仙谷天藍了、水清了、山綠了、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更加好了,村民幸福指數得到顯著提升。隨著望仙谷景區的建設運營、旅游者的消費,促進了周邊鄉鎮上下游行業發展,鄉村居住環境和精神文明建設得到有效的提升,很多在外務工的本地村民也爭先回鄉就業、創業。
景區項目每年游客數量可達100多萬人次,通過搭建鄉村旅游資源平臺,幫助周邊村規劃建設旅游基礎設施和特色項目,指導貧困戶參與到旅游服務中實現“再就業”。為當地村民提供直接就業崗位2000余個,帶動周邊就業3萬余人,促進了村民返鄉,能人進鄉,推動了人才振興。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從“賣石頭”到“賣生活”,從廢棄礦山到國家4A級景區,從大山深處的落寞鄉村到人氣爆棚的文旅小鎮,望仙谷,是文化和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的發展成果,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有力見證,更是廣信深入踐行“兩山”理論的亮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