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一年,記者再次來到林墩,找尋林墩的新模樣——
復綠土地長出高價果
“拆除廠房,釋放出土地,才能為轉型打好基礎。”在戴聰華看來,轉型是必然的,但如何轉?往哪里轉?這慎之又慎。在多方考察本地資源優勢后,林墩制定了“一、二、三產齊步發力”的轉型模式,為建設藍圖畫下新框架。
“一產”立足于緩坡地農業的發展。林墩在拆除廠區后的閑置土地上進行復墾,截至目前,已在園林、枋墩、林口宮等10個片區共400畝拆后土地上實現復耕復綠。
“林墩下設5個建制村,每個區域有各自的資源及地理優勢。我們三產融合的劃分也是立足本地基礎。林溪村有豐厚的生態資源,我們以半月山溫泉為中心,計劃在周邊引入旅游產業,挖掘旅游資源。美宮村則計劃建設民營創業園,將工業資源更好地整合集聚,也發揮當地的區位和交通優勢。”在戴聰華看來,發展的第一步就是繪制好規劃藍圖,只有深入挖掘本地特色資源和發展優勢,才能夠在轉型上少走彎路。如今,林墩的轉型態勢也已慢慢顯現。
“石頭村”變身“旅游村”
好在,林溪村半月山溫泉景區發展已近成熟。在摘掉“石頭村”名頭后,林溪村探索出一條旅游產業的發展道路。
半月山內天然溫泉水熱氣蒸騰。
“我們準備以半月山為中心,向周邊輻射,打造全域旅游的村級樣本。”林銘軍告訴記者,得益于半月山溫泉的品牌優勢,村里準備通過“村級黨委+公司”的模式,打造休閑游、文化游、養生游的精品路線,充分挖掘本地的自然資源以及文化內涵,讓小村開出“旅游花”。
“這里的自然環境很優美,又是廈漳泉三地交界處,旅游可輻射的范圍比較廣,很適合周邊城市的游客過來周末游。”山水畔項目負責人陳建宏說。
“山水畔”民宿,立于山水間,和自然和諧相處。
該項目以林溪村自然資源為依托,在山間水畔建起養生民宿。陳建宏將本村閑置的村居改造成為民宿,在留存當地文化印記的同時,創造新的場景。
今年,又有計劃投資5億元的恒源水世界、計劃投資5000萬元的林墩馬術運動項目先后簽約落戶林墩,進一步帶動當地旅游產業開發投資建設熱潮。
如今,原先的“石頭村”已搖身一變成了“旅游村”,年接待游客量達50多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