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是個人的事。一般而言沒有盡善盡美的設計。為盡善盡美而努力,卻從來沒有實現,盡善盡美的愿望總成為藝術家的動機。下一件作品的種子就在已完成的作品之中。——Louis Isadore Kang
1901年2月20日,路易·康(Louis Isadore Kahn)出生在波羅的海的薩列瑪島,它是愛沙尼亞的一座小島, 當時處于波蘭統治下。1905年,全家遷徙至美國。作為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名學生,他幸運地被安排在保羅·甚列特(Paul Cret)執教的班上學習,后者是法國著名的設計師,從巴黎到費城,他一直嚴格地沿用Beaux-Arts體系的一系列方法論。在完全領會Beaux-Arts體系之后,康從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他像一名制圖員一樣工作,后來,康成為了費城幾家建筑集團的主要設計師。
20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康開始設計單獨的住宅和工廠。1947年,他成為耶魯大學建筑學教授,在那里,他提出:“一個好的問題遠遠比最滿意的答案更讓人滿意。”在1950年參加了位于羅馬的美國建筑學研討會之后,康對地中海式的建筑特別欣賞,于是他開始了他最重要的工作:在紐黑文創建耶魯大學藝術中心(1952-1954),他的建筑風格違背了當時盛行的國際式建筑風格。
1957年,康成為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學的知名教授。他所設計的賓州大學理查茲醫學研究大樓( Richards Medical)(1960-1965)突出展示了“醫生區”與“病人區”的空間區別。病人區通常包括樓梯間、電梯、排氣口以及進氣口、管道等都分別在四個單獨的塔里;而醫生區就不同,主要包括實驗室和辦公室,實驗室的建筑幾十年來一直都是照此設計。康將實際的特征運用于建筑原則之中,加利福尼亞拉霍亞索克研究中心(Salk Institute La Jolla CA)(1959-1965)正體現了他這一成熟的風格,也是其最好的例證。康從古典建筑和中世紀建筑風格中得出的靈感,并運用基本的幾何圖形以及混凝土和磚瓦之類的原材料成功地建成了耶魯大學藝術中心(Yale Center for British Arts)(1977)。
康的設計風格以其簡潔、柏拉圖式而聞名,因此,他所設計的建筑有相當明顯的特征,譬如:強大有力的結構、厚實的窗體等,這使他成為二戰后涌現出來的、頗有爭議的建筑師。通過磚塊和混凝土圬工的使用,他設計的當代不朽建筑使其獲得了當地一致的贊同。由于深受國際風格的影響,康的建筑將Beaux復合結構和個人的審美觀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他自成一體的風格。
像打破國際風格的著名建筑師艾羅·薩里南(Eero Saarinen)和井賴·奧托(Frei Otto)等一樣,在康的一生中,他的工作也頗具爭議。然而,他的作品還是得到了每個時代評論家們的好評,并被譽為“20世紀最具獨創性、最重要的建筑師。”
他被譽為建筑界的詩哲,大器晚成的他五十多歲時才真正成為一代宗師,他的建筑作品通常是在質樸中呈現出永恒和典雅,而這次在萊斯大學的講演則闡述了建筑應該怎樣在反映人類對本質的思考過程中創造的奇跡;他在演講時提到的光明與陰影,與他在建筑作品中善于把握光的作用一樣,都啟發著人們對存在和哲理的思考。通過他的描述,我們可以感知建筑學的真諦——對超越物質與技術而存在的人類的夢想的表達。
路易·康的著作有《建筑是富于空間想像的創造》、《建筑·寂靜和光線》、《人與建筑的和諧》等。
近年來,相當多的建筑評論家認為,路易斯·康是一位在現代建筑的演變中居關鍵地位,因而為后現代主義的出現提供重要啟迪的學者,認為他是一位承前啟后的人物,是一個理論、實踐皆極為出色,因而無愧為當代大師的人物。他的理論,既有德國古典哲學和浪漫主義哲學的根基,又糅以現代主義的建筑觀,東方文化的哲學思想,乃至中國http://www.stonebuy.com老莊學說。在建筑理論方面,他的言論常常如詩的語言一般晦澀、艱深、令人費解;然而也確如詩句一般,充滿著隱喻的力量,引人而又多義。他的實踐,似乎為這些詩句般的理論做了注解;而他的理論,似乎又為他的實踐潑灑上一層又一層神秘的色彩。在20年的顛峰狀態中,他的作品遍及北美大陸、南亞和中東,他的弟子成為今天美國以至其他國家建筑界、建筑教育界的中堅,而他的建筑思想,更是風靡了一代又一代。評價更高的人們崇奉他為一代“建筑詩哲”。
經典作品:
1957 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大學理查茲醫學研究大樓(Richards Medical Philadelphia,PA)
各種漢白玉石雕及各種荒料,西方人物雕刻,佛像,異形線條,羅馬柱,噴...
大門紅防腐石材,海島紅,防腐花崗巖
河北承德綠、河北皇室啡、河北黃金鉆、河北沙漠綠洲、河北巴蘭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