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宴會可以說是層出不窮,謝師宴、生日宴等,不一而足。不過“石頭宴”恐怕你還沒見識過。家住市城區的戴登禮是石頭收藏者,他用7年的時間“小火慢燉”出一桌“石頭宴”。那些來自天然,未經任何加工的石頭經他篩選、搭配,烹成一道道“美味佳肴”。
“佳肴”共有80道
走進石頭收藏者戴登禮的住處,記者第一眼就看到擺放在餐桌上的幾個果盆。果盆里放著瓜子、花生等小零食。細看才發現,原來這些零食都是石頭做的。記者隨后踏進客廳,只見那近20平方米的房間里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菜肴,讓人眼花繚亂。
“這是雞蛋、花生米、八寶粥、油煎餅……”戴登禮如數家珍,一一介紹自己的寶貝“菜”。他告訴記者,目前他已完成了80道“菜”的制作,它們從主料到成品都是由未經絲毫人工雕琢的石頭組成。
7年收集一桌“菜”
戴登禮告訴記者,他和家人一起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將這桌“菜”制作完成,為了收集這些石頭,他整整花了7年時間。
據介紹,7年前,戴登禮在河邊散步,發現路邊有一塊非常奇怪的石頭,于是他就把該石頭揀起來,結果發現這塊石頭有點像平時早上吃的糕點,于是腦子里頓生主意,如果能在大自然中找到像食品一樣的奇石,然后把它組合在一起,那該有多好呀!于是他突發奇想:既然有像糕點的石頭,會不會也有和其他食物相似的石頭呢?從此,他開始了他的“烹飪”之路。
“做菜”樂在苦中求
為了這桌石頭宴,戴登禮吃了不少苦頭。據悉,他為了找一塊形狀像花生米的小吃,走遍了涪江河畔,拜訪了所有親戚,打擾了所有奇石愛好者,才如愿以償。
雖然經歷了不少艱難,但看到自己的成績,戴登禮就非常欣慰。他告訴記者,這80道“菜”只是他收藏的一部分,給取了名字,他下一步還將繼續尋找有關食品的石頭,同時還將找一位名廚,對“菜”裝盆、造型、顏色搭配等方面作進一步加工,同時也為這些“菜”取些別致的菜名。
在采訪中 ,說到收藏石頭,戴登禮一身都是勁。據悉,戴登禮還經常把石頭拿出來,同街坊鄰居一起欣賞。
火山巖、黑洞石(蜂窩石)、玄武巖
牟平白麻、白麻、山東白麻、灰麻、芝麻灰、黃金麻,異形、板材、荒...
桂林紅 粉紅麻 金點綠 鐘山青 大白花 黃金麻,廣西芝麻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