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以來,惠州民間雕刻工藝開始逐漸興旺。從生活用具到民居建筑,雕刻藝術無處不在。直至今 日,石雕、玉雕、木雕等雕刻工藝仍是東江流域最具代表性的民間工藝之一。市民駱國華就是一名從事玉石雕刻的民間藝人,今年40歲的他卻超過20年“雕齡”。
執著所愛
借錢買臺雕刻機起家
上世紀80年代,高中畢業的駱國華進入當時惠州一家玉雕廠學習雕刻。那時雖已改革開放,但在雕刻行當里,仍保留著古老的行規。其中,等級森嚴的師徒制度便是其一。“徒弟只能跟隨一個師傅,每天除學藝外,還要好好‘服侍’師傅。買早餐、及時更換雕刻用水等都是日常必做功課。此外,師傅下班后我才可以下班,走之前還必須將工作臺擦得干干凈凈。”學徒生涯雖然辛苦,但自小喜愛繪畫的駱國華很快找到雕刻竅門,手藝越來越出色。“看著一件件作品在手中誕生,我越來越喜歡雕刻這門工藝。”
1989年,駱國華所在的玉雕廠倒閉了。不甘心自己的雕刻生涯就此終結,駱國華便借錢買了一臺雕刻機,開始自主創業。當時,惠州有好幾家從事玉石雕刻的工廠,而駱國華只有一臺雕刻機,他想要在這個行業立足談何容易。“剛開始,真是在夾縫中打拼,以期生存下來。”駱國華說,當時幾乎沒有客源,他就一個一個去找玉雕廠的老主顧,但也很少能談成業務。“直到有一次,一位臺灣商人終于答應讓我雕刻些玉石產品http://www.stonebuy.com/sample/,但出價只是當時市價的一半。我滿口答應,幾天廢寢忘食地將玉石雕好,那位商人看到成品后十分滿意。”第一筆交易成功后,駱國華憑借誠懇踏實和精美工藝,在業界慢慢打響名聲。
創業之路
雖灰心過但從未死心
駱國華的創業路充滿坎坷:1997年金融風暴席卷東南亞,惠州的玉石雕刻行業也受到嚴重沖擊。當時,事業剛有起色的駱國華也未能幸免,苦心經營的小作坊難以為繼。此后的整整3年時間,駱國華和妻子只能靠雕刻些掛件、小碎石維持生計,有時甚至連基本生活費都難以籌集。盡管如此,駱國華卻從未想過轉行。“我始終對雕刻行業持有一份執著,雖灰心過,但從未死心。”在他看來,將其貌不揚的石頭雕刻成一件藝術品的成就感“難以形容”。
駱國華認為,雕刻工藝是中國http://www.stonebuy.com歷代藝人傳承下來的智慧結晶,不能讓它就這樣流失了。因此,他始終認為自己不僅是商人,更是虔誠于雕刻工藝的民間藝人。因其熱愛中國http://www.stonebuy.com文化,常將文化寓意帶進雕刻,力求讓每塊石雕作品都富有文化內涵。當拿起一塊玉石時,駱國華會先凝神屏氣地與之“交流”,去感覺它最適合雕刻的模樣,并在腦海里浮現成品效果。駱國華告訴記者,幾年前,他得到一塊成色黝青的年糕玉,但因石身有裂痕,許多人都認為這塊石頭“成不了器”。駱國華仔細觀察后,感覺這石頭的顏色和裂痕極像夜空。他立刻想到唐代時,和尚們喜歡夜觀天象以制定歷法的典故。憑這一靈感,駱國華創作出“一行和尚觀天象”。該作品于2004年代表惠州參加廣東省首屆民間工藝精品展,其巧妙理念和精細雕工博得與會專家一致好評。
授人以漁
以雕刻傳遞中國http://www.stonebuy.com文化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目前民間工藝面臨的最大尷尬是手藝的繼承發揚及現實生活的矛盾。多少優秀民間工藝因現實的生存危機而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逐步消亡。如今,駱國華雖已擁有一個10余人的石雕手工作坊(這在雕刻行業里算是頗具規模),但他也隱隱感到行業危機。“隨著經濟發展,愿意一輩子從事雕刻行業的人已越來越少了。不少人都轉行了,年輕人當中,愿意學習雕刻的更是鳳毛麟角。但是無論如何,我相信還是會有有心人的。”在作坊里,駱國華除了是老板,還是老師,在完成每件作品之余,他認真教授每個工人雕刻知識,以期讓自己的手藝傳承下去。
駱國華曾在深圳時遇到一個緬甸玉器商,帶著整整一大袋玉石。在那袋玉石里,有一塊手指大小的緬甸玉。青色石身,頂部和尾部分別有1點和3點紅色“翡”。駱國華一眼看中,希望緬甸人將其賣給他。緬甸人十分不解,他認為“在那袋子里,比這塊玉石好的石頭比比皆是”。駱國華隨即用鉛筆在玉上畫了個草圖,一只紅頂喜鵲站立于梅枝之上。他告訴緬甸人,這幅圖案蘊含中國http://www.stonebuy.com傳統的“鴻運當頭”和“喜上眉梢”之意。緬甸人頓時恍然,不僅欣喜地將玉賣給駱國華,還連聲贊揚,說學到知識。駱國華告訴記者,通過這件事,他感慨雕刻不僅是一門工藝,更是一種文化。“運用雕刻工藝,將中國http://www.stonebuy.com文化傳遞到全世界,是一份無尚的光榮。”駱國華說,“雕刻的路,我會一直走下去。”
廣西白大理石,卡地亞灰大理石,伯爵灰大理石,白色大理石,廣西漢白...
英國棕、木瑪麗、印度紅,紅棕、紅鉆、啡鉆,黃金麻、金鉆麻
山東白麻、芝麻白、黃金麻、櫻花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