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熙堂是一個崇尚文化的場所,傾十年心血收藏了瓷盤、玉帶鉤、翡翠、茶壺、字畫等,今年開始收藏高檔印石。雙熙堂主人高建剛將印石放了一桌,好家伙,都是有印鈕的那種高檔印石,不同造型的紐有螭、獸、龜、橐駝、羅漢、臺、瓦諸型,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每枚都是讓人愛不釋手,更不用說印石都有錦盒或木匣裝置,塊石都在萬元以上,價值自然不用言表。
高建剛見我有點門道就一個勁地向我介紹壽山印石。芙蓉石是壽山石的一個著名品種,在金石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和田黃、昌化雞血石一起被印石界的先輩們并稱為“印石三寶”。
高建剛收藏的芙蓉石都是出產于福州晉安區,因為那里的芙蓉石石質潔白細嫩,白中泛紅,恰似初開的芙蓉花。其實,芙蓉石在明末剛開采的時候并未受人重視,只是到了清乾隆年間,將軍洞芙蓉石的出產才使得芙蓉石名聲大噪,后人稱之為“上洞”開采出的芙蓉石色白如玉,石質溫潤凝結,世稱“將軍洞芙蓉”,是當時壽山石品種中開出顏色最白的石頭。www.stonebuy.com
由于它的石質十分凝結細致,色白而純,似玉又勝于玉,所以身價名分極高。當時人們就把它們分成藕尖白、白玉白和豬油白,以示不同的顏色區分,還有黃芙蓉、紅芙蓉、花芙蓉,但以白色為上。到了清晚期石料漸漸難覓,后來陷于絕產。但是芙蓉石就是受人喜歡,清朝人郭柏蒼在《閩產錄異》中評說:白芙蓉像羊脂玉,但玉不能用刀刻,遜與芙蓉。
陳子奮在《壽山石小志》中贊嘆:“芙蓉之質與色,是可與田黃凍石雄峙壽山。”所以當時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文人,是收藏家還是商賈,均以擁有“將軍洞”芙蓉石而自豪,明朝張岱有《芙蓉石》詩:“吳山為石窟,是石必玲瓏。此石但渾樸,不復起奇峰。花瓣幾層折,墮地一芙蓉。癡然在草際,上覆以長松。濯磨如結鐵,蒼翠有苔封。主人過珍惜,周護以墻墉。恨無舒展地,支鶴閉韜籠。僅堪留幾席,聊為怪石供。”
高建剛對我說,時至今日,將軍洞芙蓉已成鳳毛麟角,十分稀有,只是偶爾在一些古玩藝術品的拍賣中才能見到它的身影,而且除了身價百倍以外,歲月的變遷也使芙蓉石外貌起了很大的變化,當時潔白的身姿如今也變成牙黃、淡黃色,那是由于長年人們把它放在手中摩莎、把玩,形成很厚的包漿所至。
高建剛的無奈話語讓我更加關注這眼前的寶貝,因為在他向我介紹芙蓉石之前,我真得對芙蓉石是一概不知,現在我手中把玩這石中珍品,極有親近感覺。阿高指著我手中的印石告訴我,白芙蓉身價在清初最高,不亞于田黃,而壽山石品種繁多,色彩斑斕,不同的石種從外形、色澤至肌理都有獨特之處,上佳珍品和粗劣下品之間有天壤之別,所以收石的鑒別能力特別重要。
高建剛看我聽得仔細,越說越有勁。他拿起一塊印石對我說,壽山石中質色如羊脂者稱為白芙蓉,質色如桃花者稱為紅芙蓉,都是壽山石中上品,另外有一種通明如水晶,質膩性滑者稱為魚腦凍,也是精品,你看看,這塊石頭像不像魚腦結成的凍。果然,我將手中的印石翻轉而視,活似一堆魚腦凍在我手中行狀,那凍的質感清晰可辨。高建剛又拿了一塊給我說,這是魚籽凍。我一看印石真是驚得奇了,那塊印石就像是魚籽結成的凍。阿高接著說,水坑類壽山石多以“晶”和“凍”來命名,壽山人將田黃石稱為“石帝”,芙蓉石稱為“石后”,荔枝洞石稱為“貴妃”。
這時我想起在大學讀歷史的時候知道,咸豐皇帝在遺詔中任命了8個顧命大臣,希望他們共同輔佐皇太子載淳,并規定將他自己御用的石章“御賞”和另一枚御用石章“同道堂”作為他死后下達詔諭的憑信,兩章必須同時加蓋才生效,咸豐將“御賞”賜予兒子載淳,也就是后來的同治皇帝,“同道堂”則交與皇太后。這兩枚石章的石材http://www.stonebuy.com/一枚是田黃石,另一枚就是芙蓉石。
我笑著對高建剛講,你這么些寶貝保管也是費心。今年雙熙堂準備用田黃、芙蓉作為太倉書畫獲國展屆次獎的獎品,以鼓勵太倉書畫藝術家出精品,我把它命名為“雙熙堂藝術獎”。我期待著太倉的藝術家來取這塊透徹溫潤的印石。www.stonebuy.com
文化石,天然文化石,水泥文化石,水泥側粘文化石,側粘文化石,墻石,...
小藍寶、小蘭寶、新芝麻黑、新654、寧德芝麻黑,寧德654、屏南芝麻...
福鼎黑、福壽紅、 雞血紅、沙漠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