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評藝術墓
[ 發布日期:2006/1/12 9:12:06 ] 瀏覽人數: 55290
濃縮的藝術——淺評藝術墓
“藝術是人類以情感和想象為特性,來把握和反映世界,表示對世界及自身,對二者關系的看法的一種特殊方式。其通過審美創造活動再現現實和表現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實現審美主體及客體的相互對象化。通俗的說,藝術也就是人的知識、情感、理想、意念綜合心理活動的有機產物,是人們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現。因為人類的某些經歷是難以用言詞來表述的,為了表述這些深存在內心的最強烈的感情和思想,我們就使用一種稱之為藝術的更敏銳、更精巧的語言。”這是維基百科全書中對“藝術”一詞的解釋,是一種廣義的說法。而我們這里所說的藝術則是狹義的,或者更確切的說,是一種行走在藝術邊緣、對人生高度概括的一種表現形式。
在現代漢語中,有一個詞叫做“人生觀”,看似深奧無比,其實說白了,就是人的一種生活態度,屬于形而上的范疇。我們都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的一生會是一帆風順的,數不清的困難與曲折像一只只斑斕的猛虎,躲在我們的必經之路上,伺機進攻。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運用全部的智慧與人際關系來與之周旋。由于個人經歷不同,其所能尋求的幫助和應對困難所使用的方法也不同,這些不同的、殊途同歸的方法歸納起來,就構成了不同的生活態度,也就是不同的人生觀。在《三國》中,趙云“千軍萬馬中取上將首級”是他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所采取的一種應對困難的方法,是趙云的人生觀;而 “空城計”則更符合諸葛亮的身份,是另一種人生觀。其他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一種悠閑的人生觀,“出將入相”是一種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是一種出世的人生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是一種博愛的人生觀……
下面我們來談談藝術墓。不同的人生觀是根據各人不同的生活經歷所形成的,而又最終影響了人的一生。針對這些不同人生觀的再次歸納與總結,則形成了生活的藝術,即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現在央視有一套節目叫做《藝術人生》,這個題目可以理解為“藝術家的人生”,也可以理解為“藝術的人生”,使用一種“稱之為藝術的更敏銳、更精巧的語言”,來“表述這些深存在內心的最強烈的感情和思想”。所以說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一部情節曲折的藝術史詩,豐富而多彩。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會逐漸衰老、逝去,這部史詩的很多章節也會被湮沒在浩瀚的歷史中,無從查考。而活著的人們也會用特有的方式,選擇,規劃幽靜的處所作為墓地,并豎起一座座形態各異,氣象萬千的墓碑,作為對逝者永恒的懷念。藝術墓,就是在這種傳統工藝基礎上對墓碑所做的藝術化加工,是對逝者一生的高度濃縮與概括,其千姿百態的樣式、切合實際的內涵、簡潔扼要的表現手法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輝。
人生是一部史詩,藝術墓就是這部史詩結尾處的點睛之筆。